close

光之塔(TheLighthouse)---by紀柏舟(Po Chou Ch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zldrC870s

上傳日期:2011年3月26日 (獲得28國的影片獎項)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mangowork
導演 Director:紀柏舟 http://cargocollective.com/pochouchi
配樂Composer:黃乾育twcomposer@gmail.com
製片Producer:楊道寧
-----[此影片版權屬於作者,即此頻道擁有者]-----

 

車輪餅情緣 (The Reward) _ by Po Chou Ch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LMJ459Gc4

 

踏上動畫路 紀柏舟堅持好故事感動人心

http://www.nccu.edu.tw/mobile/news_content/5369932bf4baa9216e000006

2014-05-05

 
旅美動畫導演紀柏舟分享動畫之路的心路歷程。照片提供:數位平台。

【校訊記者章凱閎報導】接連播映四部動畫短片,場燈一亮,觀眾掌聲如雷,旅美動畫導演紀柏舟開心,「我就是在等這一刻啊!」,逗得現場觀眾哄堂大笑…。傳播學院數位平台5日晚間邀請旅美動畫導演紀柏舟分享「從獨立製片到好萊塢的動畫之路」,鼓勵年輕學生勇敢追夢,臺灣人也能進軍好萊塢。

交大應用藝術所畢業,紀柏舟2006年完成第一部3D動畫作品《回憶抽屜》,敘述活在記憶之塔的老婆婆,日夜抱著回憶抽屜,思念著已故的老公公,以魔幻故事為腳本,傳遞他對「思念」的看法。

耗時一年,紀柏舟從故事腳本到角色模型製作、光影設計都嚴格把關,精雕細琢講求美感,讓他一度「畫到快往生」,但精心設計讓他獲得新加坡ComGraph「第七屆亞太數位藝術與動畫大賽」學生組金獎、美國知識系統學院「DMS2006年多媒體藝術競賽」第一名等國內外大獎,開啟動畫之路。

2011年作品《In Search of the Blue Sky》描寫未來世界遭受環境汙染,人類居住在地底,並有階層之分,年輕主角帶著病危的奶奶衝破層層封鎖,只為了看一眼藍天,「很喜歡畫動畫單純、熱血的感覺。」

紀柏舟相信,「故事說完整」是動畫製作最重要的原則。強調「美術」要放在支持說故事的位置,而不是超越故事,「故事說不清楚,花再多時間在繪畫,也是徒勞。」唯有「好故事」才是感動人心的不二法門。

「《光之塔》改變了我的人生,」《光之塔》是紀柏舟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動畫碩士的2D作品,也是柏舟自己的生命寫照,講述遊子追求理想離家尋夢,父母就像燈塔守望孩子一樣。

不同於《回憶抽屜》的美術風格,《光之塔》採用手繪風格、單一色調的樸實簡約製作,利用感性樂聲取代對白,不僅拿到28項大獎肯定,來自以色列、西班牙、巴西等地觀眾都來信鼓勵。

 
數位平台講座吸引動畫迷參與。照片提供:數位平台。

「有人感動,就是做動畫最開心的事。」他提醒自己,要不斷與觀眾溝通,不計成本,就是為了講出最動人的故事,也因此,他翻轉過去美術專業的路線,朝向導演之路邁進。

紀柏舟2013年完成3D新作《Rescue(急救時刻)》,顛覆以往作品風格,挑戰自己。這部片描述三位外星球科學家搶救「地球」的故事,透過幽默反諷的敘事手法以及警示意味強烈的結局,盼能喚起人們重視環境保護、反戰等議題。不同以往的親情路線,採取美式幽默的風格,也成功開啟紀柏舟的好萊塢動畫大道。

不過他深知,要在好萊塢殺出重圍,必須打進動畫的前端製作領域,才能持續保有自己的理念,說好故事,感動人心。因此他已經克服文化隔閡,通過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DreamWorks)面試,將擔任Story Artist(分鏡藝術師),負責設計故事、製作分鏡圖等工作。

紀柏舟說,決定到好萊塢工作是「想探究自己的極限在哪?」身為愛國主義者,他很高興藉此向世界證明「臺灣人也可以辦到!」

廣告三劉宇涵十分喜歡《Rescue》,欣賞儘管一句台詞都沒有,只以簡單易懂且不落入俗套的動作讓人看懂故事,對於導演很喜歡「埋梗」的手法,更讓她發現動畫裡「處處有驚喜」。

韓文三王薇甄則對《In Search of the Blue Sky》特別印象深刻,「雖然簡單,沒有太多美術技巧,卻展現導演的熱血。」敬佩紀柏舟能夠在商場與自我風格中調和,不會過度迎合別人口味,「很厲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rena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