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應法友們詢問不丹「洽朵拉康寺」(Chador Lhakhang)黑喇嘛的資訊,本週上師專欄特別依照時序來為大家介紹二世敦珠法王在不丹最重要的左右手:白喇嘛「嘎波喇嘛」(Lama Karpo,藏音Karpo為白色之意)、黑喇嘛「那波貝瑪旺千喇嘛」(Lama Nagpo Pema Wangchen,藏音Nagpo為黑色之意),以及法王弟子兼「洽朵拉康寺」前任住持「尼古拉洛本」(Lopön Nikula,又稱昆桑汪第)的故事,非常感謝段孝敏師兄提供以下的幾則故事。
*洛本(Lopön = > lo是學習、訓練;pön是長官、首領)和喇嘛都是稱呼,所以應該放在後方,但因外國人則都放在最前面,所以翻譯起來比較拗口。
🌸「宗薩欽哲仁波切於該寺開光的第一週,在寺院的後山給予口傳,該山頭稱為『Monling』,而『Monling』是當地護法神的名字。這尊『Monling』相當厲害,由於不喜歡人多、嘈雜,所以當年開始蓋新寺院時,非常不順利、有很多違緣。據說後來經過上師與這位護法神溝通,事情逐漸順利,上師也為其撰寫了儀軌,所以現在每天下午,寺院會專修這尊護法的短軌。在老寺院的牆上有一片帆布將一塊區域遮住,其中供奉的就是這尊護法。」
🍀 白喇嘛:嘎波喇嘛(Lama Karpo) 🍀
上一世不丹白喇嘛「嘎波喇嘛」— 當地人稱為朗庫巴(Lam Kupar),是20世紀最卓越的大圓滿上師之一。出生於不丹,一開始先和父親闊達喇嘛(Lama Kota)學習,接著到西藏的喇嘛嶺寺從學於敦珠仁波切。其後定居於不丹,並建立雍福拉寺,於不丹廣弘《敦珠新巖傳》的法脈。
據段師兄分享,目前尚未找到白喇嘛的轉世,寺院暫由兒子掌管。
~ 普賢法譯小組Natalie 翻譯/ Serena 校對,文字摘譯自:「解密維基」嘎波喇嘛簡介
🍀 黑喇嘛:那波貝瑪旺千喇嘛(Lama Nagpo Pema Wangchen) 🍀
上一世不丹黑喇嘛「那波貝瑪旺千喇嘛」— 亦稱那波喇嘛(Lama Nagpo),20世紀上半期出生於不丹。那波喇嘛是不丹《敦珠新巖傳》法脈的著名上師,也是敦珠仁波切親授法教的弟子之一。
那波喇嘛於1940年早期,為不丹「洽朵拉康寺」奠定基礎,旨在傳授上師敦珠仁波切的《敦珠新巖傳》法脈。那波喇嘛辭世之後,其弟子尼古拉洛本(昆桑汪第)繼任掌管該寺。
1969年於大吉嶺,那波喇嘛和眾多參與者從敦珠仁波切處領受《八大法行善逝總集》灌頂;1977~1978年於尼泊爾的敦珠貢巴,則從敦珠仁波切處領受《敦珠新巖傳》灌頂。
那波喇嘛的弟子包含:宗薩欽哲仁波切、喇嘛貝瑪多傑仁波切、索南托傑喇嘛和尼古拉洛本。
~ 普賢法譯小組Natalie 翻譯/ Serena 校對,文字摘譯自:「解密維基」那波貝瑪旺千喇嘛簡介
🍀 尼古拉洛本(Lopön Nikula,又稱昆桑汪第,1942-2018年)🍀
「尼古拉洛本」又稱昆桑汪第(Kunzang Wangdi)或是朗寧庫(Lam Nyingku),很多人也稱其為喇嘛尼古拉,為上一世黑喇嘛之弟子及前任「洽朵拉康寺」掌管者。
喇嘛尼古拉是一位不丹喇嘛,也是敦珠仁波切的資深弟子。在敦珠仁波切的人生流亡階段,伴隨並承事仁波切多年。於身為仁波切私人秘書的這段期間裡,也協助彙整其《著作全集》和他對整部《寧瑪教傳》的重新校勘。
由於精通《敦珠新巖傳》諸多儀式的各項層面,他也擔任敦珠仁波切的維那(領誦師)和事業金剛。尼古拉洛本也曾是聽列諾布仁波切(敦珠仁波切之子)和宗薩欽哲仁波切(敦珠仁波切之孫)的親近學生和侍者。亦曾擔任不丹王室的金剛上師和喇嘛。於2018年10月6日在廷布格念卡的個人處所圓寂。
~ 普賢法譯小組Natalie 翻譯/ Serena 校對,文字摘譯自:「解密維基」尼古拉洛本簡介
喇嘛尼古拉說:「在很小的時候,『洽朵拉康寺』(Chador Lhakhang)是村裡的一個小寺院,歷史悠久,從貝瑪林巴時期就有這間寺院。寺院的主尊是Chana Dorji (金剛手菩薩),是伏藏師貝瑪林巴所取之伏藏。這尊佛像大約是手掌大小的尺寸,所以該寺院稱為『Chador Lhakhang』(*Lhakhang是寺院的意思)。
有一天,這位黑喇嘛『那波貝瑪旺千喇嘛』來到寺院,因為很懂佛法,就留下來主持這個寺院。後來第二世敦珠法王到不丹,『那波貝瑪旺千喇嘛』便派我去幫忙敦珠法王,將近二十年,直到法王圓寂之後才又回到不丹,並在『那波貝瑪旺千喇嘛』圓寂之後,由我掌管該寺。
轉世黑喇嘛的爸爸也是村裡的人,小黑喇嘛在三歲時,有一天跟爸爸說要去見『喇嘛尼古拉』。我們見面時,小黑喇嘛說自己是黑喇嘛的轉世。按當時的傳統,應該由我帶著小黑喇嘛學習佛法,但我因年事已高,所以在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後,便安排小黑喇嘛到印度的敏珠林寺學習。」(諸位可參照一下黑喇嘛及小黑喇嘛的照片,還有幾分神似)
喇嘛尼古拉從七歲起,就跟隨黑喇嘛「喇嘛那波貝瑪旺千」在寺院學習佛法,開始持誦普巴金剛咒。為人非常隨和,平易近人且幽默風趣,但是學習佛法毫不含糊。對弟子非常嚴格,但很有耐心。
當時寺院的佛法教學方式是,如果弟子懶散不用心,都是會被樹條伺候的,所以個人(段師兄)相信喇嘛尼古拉傳承了黑喇嘛「那波貝瑪旺千喇嘛」的風格而對佛法毫不含糊,以下便和大家分享兩則相關的故事:
💖【故事一】
有一次,我們和上師到五臺山的某座山上朝聖,有一群修行人聽到上師來了,便央求傳授普巴金剛口傳。上師問我:「有法本嗎?」我說:「有,但是在車上,要等會兒走下山才拿得到。」上師就回頭對他們說:「好,我先幫你們口傳,等一下你們跟我們一起走下山,再給你們法本。」那是普巴金剛的短軌,口傳以後我們一起到了停車場。上師將法本交給他們,並說:「我再為你們念一遍,因爲剛剛手上沒有法本,我不希望漏掉任何一個字。」
💖【故事二】
上師於過去幾年裡,每年都會上五臺山進行斷法的教學。每次教學,上師都要求將25冊的伏藏法本帶上山,並拿出來放在手邊,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可看。但事實上,這整套書都是上師編排校正的,所以他對整個儀軌早已熟稔於心。對於我們的提問或教學的需求,他根本不需要這些法本,但是無論教到哪、修到哪,法本一定在手邊。
~ 資料來源:非常感謝段孝敏師兄提供
🌸 【尊貴的喇嘛尼古拉生平與事蹟(1942-2018年)】
喇嘛尼古拉出生於1942年的水牛年,父親為究明拉,母親為聽列。他在塔希岡(Tashigang)巴蒼(Bartsham)的滂當村(Pangthang)長大。村子裡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的習慣,小時候是祖父尼翁朵拉在教導他。他的名字來自父母親鍾愛的寵物「尼古拉」。他成長於巴蒼的洽朵拉康寺(Chador Lhakhang),那是一個深受加持的古老寺院,擁有貝瑪林巴的伏藏寶物,著名的金剛手菩薩像 —一個好久以前來自卡‧揚卡‧寇曲(Khar Yangkhar Koche)的結婚禮物。經過許多年後,他成為同年齡層中最具聞思修的上師之一,以無可匹比的精進、博學及善德而聞名。就如同佛教徒描述重要宗教人物的圓寂,喇嘛昆桑汪第的色身於2018年10月6日非常平靜地融入法身。宗薩欽哲仁波切在讚揚他的一段話中特別提到,雖然我們有許多無與倫比的上師,但喇嘛昆桑汪第的禪定也是無可匹敵的。
~ 摘要自:巴蒼金剛阿闍黎蘇南桑波、仁千汪第及達秀卡瑪鄔拉所撰;
📸 照片來源:
第一張:上一世不丹白喇嘛—嘎波喇嘛,來自「解密維基」網站
第二張:白喇嘛於不丹東部創建的寺院—雍福拉寺(Yongphula Monastery),感謝段孝敏師兄提供
第三張:左為前世不丹黑喇嘛,來自「解密維基」網站;
右為現任轉世,來自「普賢法語中英對照 Glimpse from the Dharma Ocean」
第四張:尼古拉洛本(昆桑汪第)仁波切畫像 ~ 仁波切於2018年10月6日圓寂後法體未做裹鹽等任何處理,一直保持毫無異味且明顯縮小的狀態直至3月28日荼毘,來自「普賢法語中英對照 Glimpse from the Dharma Ocean」
第五張:不丹東部「洽朵拉康寺」(Chador Lhakhang),來自「His Majesty King 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臉書
第六張:不丹東部「洽朵拉康寺」(Chador Lhakhang),來自「Bhutan Today」網站
4,505
觸及人數
879
互動次數
5則留言
28次分享
留言
分享
去年在臉書邀請大家參贊不丹東部的洽朵拉康寺(Chador Lhakhang),整個寺院已經圓滿完成。恰逢宗薩欽哲仁波切在台灣,特別和大家分享仁波切於寺院開光的照片,感恩所有參贊的法友,功不唐捐。🙏
🌸【寺院介紹:不丹巴蒼佛法中心(Bartsham Dharma Centre)】🌸
巴蒼的「察朵拉康」(Chador Lhakhang)或稱「桑達傑貝林」(Sangdha Gyepay Ling),初建於十二世紀,為東不丹最古老且最神聖的寺院之一。位於山脊之顛,俯瞰察悉崗(Trashigang)北部壯麗的村落景致,此寺備受巴蒼七百戶社區與全國信眾尊崇。
該寺負責看管不丹最受尊崇的伏藏寶之一,即姆指般大小的金剛手菩薩(Chana Dorji)像,傳說此像是因為一個神聖占卜而到巴蒼。此像被當地人稱為「美美察朵」,源自伏藏師貝瑪林巴所取之秘密伏藏法教「桑達湯波」。[* 譯注:Chana Dorji 為不丹的守護神。]
今日的察朵拉康,乃由貝瑪旺千喇嘛(Lama Pema Wangchen—亦稱那波喇嘛Lama Nagpo) 於1940年代創建,用以教授其上師敦珠仁波切(敦珠吉紮耶謝多傑 Dudjom Jigdroel Yeshey Dorje)的敦珠新岩藏傳承(Dudjom Tersar)。那波喇嘛辭世之後,由他的弟子朗昆桑汪第(Lam Kunzang Wangdi—亦稱朗寧庫Lam Nyingku)繼任掌管該寺。
【瑜伽士學校(YOGI SCHOOL)及普貝竹千大法會(PHURPAI DRUPCHHEN)】
自創立以來,該寺歷經數番變革。那波喇嘛創建其為貢千達蒼 (Gomchen Dratshang:瑜伽士學校),並於1986年開始進行大幅改建,完成時由宗薩欽哲仁波切主持盛大的開光大典。值此重大時刻,那波喇嘛與巴蒼社區共同將該寺與瑜伽士託付宗薩欽哲仁波切監管,並且開始了每年一度的普貝竹千大法會。
該寺目前有八十位貢千(gomchen:瑜伽士與新岩藏行者),進行六個月至十二年不等的閉關修行。每一年該寺舉辦超過七十天以上的儀軌修持及其他佛法相關事業,包括為期十天的普貝竹千大法會、八天的《甘珠爾》持誦、每年佛曆第五個月舉辦十天的策秋(Tshechu)慶典、三天的經行(Chökor)、以及二十天的酬神法會(Soendoep)。除此之外,亦為所有眾生舉行眾多特別的法會。
【佛學院】
1994年宗薩欽哲仁波切與朗寧庫(Lam Nyingku)在該寺旁創建了一所佛學院,以進一步宣揚法教,且助益世界各地的新岩藏修持行者。該中心目前護持了超過八十名學子,其中大多數均為孤兒,或來自極度貧困無法負擔教育的家庭。
佛學院裡的十二年制課程,包括了法本修習、文法、佛學哲理、天文、儀軌、其他佛學修持,以及三年的閉關。該佛學院吸引了卓越的師資加入,包括兩位博學的堪布。佛學院的學子們完成他們的教育之後,則加入寺中瑜伽士們的修行。
~ 文字來源:「悉達多本願會 國際版」網站
📸 照片來源:感恩段孝敏師兄提供以下照片與說明,拍攝於2019年3月14 ~ 30日,不丹東部巴倉地區的Bartsham Chador Lhakang(又稱:金剛手菩薩廟)
第一張:左為不丹國王,右為宗薩欽哲仁波切,來自「不丹BBS」官方網站
第二張:中間左為不丹國王,中間右為宗薩欽哲仁波切
第三張:宗薩欽哲仁波切
第四張:不丹的第三世敦珠法王
第五張:這一區為轉世祖古區,中間這位為不丹著名的黑喇嘛
第六張:洽朵拉康寺院三樓一千尊金剛薩埵殿
第七張~第十張:當天現場的盛況 🥰
22,830
觸及人數
5,717
互動次數
 
留言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renalotus 的頭像
    serenalotus

    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

    serena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