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噶千仁波切-Praying.jpg - 偉大的佛法上師

噶千仁波切:勝樂金剛灌頂開示2015.07.04西雅圖

 

 

噶千仁波切:勝樂金剛法會開示2015.07.04 西雅圖 

 

http://blog.xuite.net/yeshi_tsogyal/twblog/444603515

 

噶千仁波切:勝樂金剛法會開示英文繕寫Teachings on Chakrasamvara by H. E. Garchen Rinpoche

https://blog.xuite.net/yeshi_tsogyal/twblog/589219303

 

今天早上我們以前行的修持作為結束。大家都知道:「前行皆為勤修心之法」。佛法的根基、精髓是什麼?我們本具佛性。雖然我們本具佛性,但我們的心暫時受到染污,因此仍在輪迴大海中受苦。而「佛法」這名相的意義是淨化心。「佛法」的意思是轉化、淨化心。心需要淨化的是我執。因此利他心或菩提心是萬法的前行。菩提心不但是前行也是正行。這裡的正行是生起菩提心來觀修本尊的禪修。

 

接下來,道歌裡提到:「觀身為本尊」。我們觀自身為本尊、聖相之王。意思是我們本具佛性,一切有情眾生皆本具佛性。因此我們猶如國王的親眷。我們因擁有佛性而屬於佛的親眷。在六道輪迴中,珍貴暇滿人身是最無上的。人道中的我們是佛的親眷,我們與佛無二,我們本具佛性並得到了珍貴暇滿人身。就像是成為王子。為了使之成熟,我們進入正行。此處於前行之後接著的正行是本尊修持。猶如不成熟的花苞一般,五毒和我執使我們的心不能成熟。而菩提心如水,我們以水澆花,使它成熟綻放。我們自身觀想為本尊,而這是基於瞭解色身功德、何以自身本具本尊之自性。若你能如此理解並生起菩提心,再以菩提心修持本尊、生起次第,便能淨化所有遮障。

 

有些人非常精進,能堅毅地以菩提心為基礎修持本尊。許多人即成就本尊或得到虹光身。這是有可能的。我們透過由本尊自性中生起本尊相來修持本尊,以理智上以智力思維,便能對此有真實理解。道歌裡提到:「自身乃為本尊身之王,若未掌領『基不變』王位,無法聚集空行母眷眾。」一旦我們培養了初地菩提心,即成準備登基承之太子。

 

我們的色身、聖相之王,這個平凡的身體就是我們稱之的「人」,我們認為它是「我」,認定這個身體、這單一的相、形狀、東西就是「我」,是個人。其實我們的身體是五蘊聚合的,它由許多如細沙般的分子所構成,許多不同的分子聚合起來形成這個色身,它並非一個獨立的實體。實際上,人是色身和心的結合,而進一步以五蘊來說明。五蘊構成了身和心,我們稱之為「人」。五蘊也和五毒有關。當我們生起菩提心時,五毒就成為五智,而色身成為報身之淨相,報身由法身中生起。在法身中,無數諸佛的淨相以報身相及淨土化現。若心執於「我」,心就會創造出各種輪迴的形式,如六道或三惡道。由於微細的因緣,如我執或菩提心,便造就不同的化現。

 

《普賢王如來祈願文》裡提到,問題僅在於我們是否能認出心的自性,二種菩提心。當你了悟自心本性時,你即是佛。不了悟,還是有情眾生。真正的關鍵在於直接看見心性與否。當你直接觀看心的自性並見到本性,你將理解此心即佛,是證悟的。所有證悟的功德都來自於心。從未了悟的角度來看,我們具有五大元素,由五蘊和合被稱為人。

 

五蘊的第一個是色蘊,是人的形相。我們認為這個色相就是人,它是一個實體,而這個實體就是人。實際上,一個人的身體--色蘊,並非是一個實體,它是由許多東西聚集形成,並擁有全部五大元素的自性。它是許多不同分子、部份的聚合體,並非單一的相。首先我們擁有色相,色相之蘊。由於它,我們體驗第二個蘊--受蘊。由於這色蘊和五根欲樂接觸,五根就對種種欲樂的對境生執取,導致樂、苦或痛苦的反應等等。這是受蘊,感受由此生出,可能經驗到快樂的感受,又或者經驗到痛苦等等的感受。此受蘊有各種感受,依著不同的五根體驗不同的五根對境。色蘊與無明煩惱有關

 

色蘊如何與無明有關?「色相」其實並不真實存在,但我們為它取名,給這個身體一個名字。我們為這個身體取一個特定的名字。例如這是我的名字、這個名字就是我、這個身體是。我們認為這些是真實的。當我們看到色相時,想起它的名字。實際上,名字是空的,就如身體本身也是空的。它是許多部份的聚合體,並不真實存在。若仔細觀察,你將能領會。因此色蘊和無明有關,受蘊和慢心有關。

 

第三個是想蘊,和我們對根欲樂的貪著有關。我們以特定的方式感知事物,如這是敵人、這是朋友、這是好的、這是壞的。透過想蘊如此分辨後,我們去參與五種欲樂的任何之一。

 

第四個是行蘊,業的形成。一旦我們感知了某種東西,例如食物,認為它是可以吃的,就出現了一個參與行的動作者以及該行為。這是行蘊。我們開始進行各種輪迴及涅槃的行為。行蘊和嫉妒有關。

 

第五個是識蘊,和瞋心煩惱有關。意識遍及六根。例如你有一棟房子,房子裡有五不同的房間,各間都有獨立出入口。識蘊擁有能進入每房間的鑰匙,它在整棟房子裡來去,它依照所在的房間而感知。例如它去到眼睛就看到色相,去到耳朵就聽到聲音,去到鼻子就聞到氣味,並參與各種根識欲樂。故所參與的投入這些所有根識的是識蘊。它在門與門之間移動,參與並享用五種根識欲樂的任何之一。簡要來說,身和心的結合即我們所稱之的「我」。

 

由於我執受蘊,我們的感知,自然具有苦的自性。當我們死亡時,這個色身的業結束時,我們將離開它進入中陰狀態後,我們離開了舊的肉身,但還沒找到新的肉身。此時,我們缺少了五蘊中的色蘊。簡而言之,我們可如此理解五蘊。

 

關於五蘊的自性可在不同的經典裡看到說明。許多長篇的章節都有解釋,但相當難理解。若想瞭解更多,可讀讀那些經典。簡單的名相來解釋,以外來說,我們外在的肉身包含了五大元素。而內心有五毒煩惱。若生起菩提心,組成我們肉身的五大元素將被淨化成五方佛母的自性,而內心的五煩惱則被淨化成五方佛父的自性。如此一來,我們將勝伏整個宇宙及一切有情眾生,意思是了知他們擁有五方佛父、佛母的自性。本尊中的佛父、佛母代表五大元素及的清淨本質。目前我們的內心有五毒煩惱,它們如儲存在心中的種子。當最終成熟時,將轉化、成熟為一朵成熟的花,猶如淨土及諸佛的化現。此即將自身成熟為聖之王。

 

我們大家都擁有這些種子,而且獲得了珍貴的暇滿人身。我們擁有這些種子,也因為累世福德得以獲得暇滿人身,並聽聞佛法。實際上,就算一次也好,只有領受佛法,我們才能說這肉身是擁有八暇十滿的珍貴暇滿人身。純粹生為人並不算是具暇滿人身。若聽聞佛法,此人的存在也就費了。我們有種子、潛藏力,但要長出花,必須要聚集許多緣。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水及溫暖等。若所有要件不齊全,種子將變質無用,好比未將此生用在佛法上。因此在這一世要領受佛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此生已經值遇佛法,也擁有種子因此我們有完全成熟暇滿人身的潛能。為了成熟暇滿人身,必須理解暇滿人身到底是什麼。我們認為自己單獨在這個肉身裡,並認為這個肉身就是我、我的身體是單一的一個東西。實際上,許多無數如細菌的生命也生存在這個肉身裡。它們全都一起。因此我們並非只是東西。這個肉體包含了五大元素的各種分子。科學家說過,我們的體內有數十億生命、細菌等。科學家也說,這些細菌有些有益有些有害,此論點與佛法一致。佛陀說過,一個人的體內有一百二十萬種不同的細菌、不同的小生命。那些有益的細菌是慈心和悲心的化現或投射、體現,而有害的細菌則是煩惱的化現或投射、體現。我們的體內有各種生命。因此佛陀說,若我們證得菩提或生起菩提心時,同時間這些數百萬的生命、細菌也將生起菩提心,它們的軀體將成為本尊的淨相。它們將成為報身本尊的虹光身,而報身本尊的相是超越生死的。當這些小生命和報身合一時,它們了悟生死的實相。法身和報身的自性如虛空恆常不變、超越生死。自己只是暫時在六道輪迴中,而輪迴裡是有變化的,我們會以各式肉身投生,受各自業力墮於輪迴中打轉。根據律部的法教,生死輪迴無盡。當我們了悟自身的相、這個肉身及體內的所有生命為本尊時,就掌握了不變異的大力法座,即報身本尊的基不變王位。

 

關於本尊、聖相之王的觀想修持一般來說有許多不同的本尊,我們也領受許多不同本尊的灌頂。雖然本尊眾多,他們全都擁有相同的自性,所有目的都一樣。我們在生起次第觀想本尊相,並淨化我們平凡肉身的習氣印記。接著我們念誦本尊的咒語,並淨化語的習氣。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無論修持哪一本尊,全都一樣。我們領受過許多灌頂,而所有本尊都包含在本尊,因此只修持一本尊就足夠了。既然如此,為何有那麼多本尊呢?無數諸佛在無數阿僧祇劫早已出現在這個無始輪迴中。他們是根據各種有情眾生的根器而出現。報身相以各種方式出現,如寂靜相、忿怒相,具有不同的顏色、莊嚴、證悟事業、法器等等。一本尊能有許多顯現。例如度母有二十一種主要化現,稱為二十一度母。她們再108尊度母。觀音也有許多顯現。又如蓮花生大士有八種顯現、八個名字。這是因為蓮花生大士在八個不同的屍林修持,經歷了八種主要考驗或艱難,接著達到成就,並獲得八種悉地(成就),因此蓮花生大士有八個名字或八種顯現。

 

本尊能有許多不同的顯現。然而,無論本尊以哪一種方式顯現,在廣的本初智中,所有本尊、所有佛都如一。諸佛如一的證明是無論你修持或觀想哪一本尊,所有本尊的額頭都有白色的「嗡」、喉間有紅色的「阿」、心間有藍色的「吽」。這是他們共有的。在智慧心中這是諸佛如一的表事實上所有本尊也是如一的。這是當我們修持本尊時必須要確定的。修持一本尊如同修持所有本尊。例如一棵枝葉茂盛的樹,若在樹根澆水,枝自然會生長。所有本尊的精髓如同樹根,即菩提心。在生起菩提心的基礎上,你能與所有本尊的心建立連結。若以此理解修持本尊,你其實正同時修持所有本尊的壇城。這是修持本尊瑜珈的正確方法。若能如此理解,領受的灌頂愈多,獲得的加持也愈大。灌頂猶如密續的「布薩」(Sojong),是密續長善淨惡的儀式。因此,領受愈多,加持愈大。

 

當你修持本尊時,觀想本尊,即所謂的生起次第時,要觀想本尊相如虹光般顯現。本尊的心性即為如虛空般的法身,從法身中生起虹光報身。本尊相的自性超越生死,為了利益有情眾生而顯現,猶如雲朵降下的雨滴。他們在世間,為了那些感知自他二元緊抓著「我」是有別於他人而實存之想法的眾生,則顯現各種化身。為了調伏這些眾生,化身以個別相顯現於六道輪迴各處。他們的身相有所不同,但諸心都為菩提心。化身和芸芸眾生的區別在於菩提心的功德。化身具安忍的功德及智慧。

 

當我們修持本尊時,必須將三個要點融入修持中--明觀本尊,憶念清淨,佛慢堅固。首先,明觀本尊是指根據法本描述、灌頂時的講解或所看到的唐卡、繪作來觀想本尊相。例如在領受灌頂時看到本尊的法,透過法像認知:這就是我所領受灌頂的本尊。有些人在累世中和某一位本尊有特別的業緣,與某本尊有特別連結的徵兆可能是當你見到那位本尊的唐卡或佛像時,自然會生起一種特別的感受。有些人聽到咒音時,會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個咒吸引,生起特別的感受且是一種確定的感受。於是他們投入本尊的修持,並理解到僅是修持這位本尊即修持了所有的本尊。本尊和其他所有本尊如一

 

我們透過本尊法而認識本尊。我們稱本尊的法或唐卡為塑造的化身。根據此塑造的化身如佛像或唐卡,我們和本尊建立連結,識及認知本尊。接著當我們修持此本尊時,生起淨觀,對特定菩薩及祂們的法、唐卡等生起清淨業力,有時由於清淨觀這些法或唐卡甚至會開口說話。阿底峽尊者或許多其他偉大上師的故事中,他們親見本尊的法時,本尊竟然向他們說話或給授記等等。有許多關於唐卡或法與偉大上師們對話的故事。這是因為上師們對本尊擁有全然的信任和信心,也就是淨觀。想要有此覺受,淨觀和信心非常重要。這些唐卡和法像也必須以真實無誤、令人歡喜的方式呈現。若不以善好的方式呈現,我們就不會受到吸引或得到感召而修持,這也就是為何唐卡繪製必須有特定的度量之因

 

當我們看著本尊的法像時,應該將其視為真實的本尊。在我們的心中本尊應該如此顯現。我們該如何修持?下座時空閒時,該閱讀關於生起次第的書籍並加以串習,你必須學習生起次第。之後當你上座時便能在心中憶起,讓本尊出現在心中。生起次第能以不同的方式來修持,首先從上半部如頂冠開始觀想,一直往下到本尊的蓮花座,猶如依據法本闡述心畫出本尊的法像。你也可顛倒次序,從蓮花座往上觀想到頂冠。如此修持之後,你可閉上眼睛,於心中觀想近似本尊的形象。觀想出來的形象並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心看到的,它顯現於你的心中。生起次第實際上是從這裡開始。這是我們觀自身為本尊相的禪修方式。

 

我們該如是一再反覆串習觀想本尊,讓本尊再三地出現在心中,最終就像是如同看見另一個人那般地真實看見本尊。屆時,你不該執取所見到的為實有存在。若本尊生起,就任祂無變地生起,別執著本尊的顯現。本尊從廣法身生起,報身光明力中顯現,接著消融。每當本尊生起時,你能清晰地見到本尊,接著本尊應該消融,將心安住於空性中。本尊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示現,有時大如須彌山,有時小如芥籽。無論本尊以什麼方式出現,都要再三地將本尊融入菩提心的自性,並安住於空性中。

 

你不須時時處於本尊的顯相之中,在其他時候,憶念本尊的功德。本尊擁有能瞭知一切有情眾生心及業的遍智。本尊也具遍一切有情的慈悲功德,猶如母親疼愛她的獨子本尊愛所有眾生。本尊也具證悟事業的功德,因此有保護我們的力量。只要輪迴不空,本尊的事業將長存。故藉由憶念本尊的一切功德,便能與本尊建立直接的聯繫。

 

接著種子字」周圍有本尊的咒鬘。首先觀想種子字及咒音。一旦觀想穩定了,接著觀想圍繞著種子字的咒鬘開始轉動。若此觀想也穩定便觀想從咒鬘放光,供養諸佛並淨化有情眾生的遮障。接著光收攝回來等等。這些是慈心和悲心之光。由於所有眾生皆具有佛性,當他們被菩提心之光觸時,眾生的我執將被融化並得到解脫。因此當在觀想送出光芒時,應該堅信你真實地利益有情眾生。要堅信無數眾生能透過自己的發願及觀想得到解脫。

 

修持本尊有不同次第。根據新譯派「薩瑪」sarma,共有四大宗派。根據舊譯派密續「寧瑪」(nyingma),也有四個支分依、近依、修和大修(稱為:依修四支、修四支或近成四支。第一步是「」(approach),如觀想種子字」有咒鬘圍繞。觀想穩定時,第二步是「近」(close approach),咒鬘開始繞轉。第三步是「」(accomplishment),重複從咒鬘放光收攝,如此供養諸佛並淨化有情眾生的遮障。第四步的「大」(great accomplishment),是在穩定了前面的次第後,透過你對一切眾生的大慈心、悲心,無數眾生轉化為本尊的自性,冰塊融化而成就證悟。這是因為所有眾生都本具佛性,他們得以解脫並生起悲心。

 

因此透過修持本尊瑜珈,能在中陰生起本尊相,也就是道歌裡提到的「基不變王位」。若你現在對生起次第開始串習,將來在中陰就能觀自身為本尊相。在中陰,你已捨棄這個肉身且還沒找到另一個新的肉身,由於少了肉身的限制,你能即刻成為本尊。這是因為第一你本具佛性,你的心即是佛。第二,你在世時就已經串習了生起次第。第三,透過憶念本尊,你得到了本尊的加持,能在中陰時以本尊的報身相得到證悟。屆時,肉身的平凡習性皆被清除。修持生起次第時,我們是在淨化這個肉身的凡印記。本尊的證悟功德及事業等將隨之現。我們在死後的第二個中陰能生起本尊相。為了能如是成就,很重要的是在這一世訓練開展堅信和虔敬心,尤其是全然地相信本尊的菩提心。

 

以上是第一個要點--明觀本尊,即再三地觀想本尊的生起次第,使自己逐漸熟悉。一旦熟悉了,本尊能即刻出現在心中,即使出現的只是模糊的形象。任何時刻只要你一憶念本尊,本尊即刻出現於心,這表示你已熟稔了生起次第。

 

出現的形象到底是什麼呢?對此你該仔細觀察。當你閉上眼睛時,本尊的形象出現在你心中。出現的其實是真實的本尊,而出處位於你的心中,這猶如鏡中的映像。在那一刻,你瞭解本尊其實俱生於自心,現於自心,那是真實的本尊,出現的是真實的本尊。此時,你的自心佛性與本尊的清淨相建立了連結,你的本基與其連結。這裡提到:「我是已了悟自心、佛心與上師心性無二之瑜伽士。」你若閱讀《普賢王如來祈願文》,裡面也提到單一的本基,此本基如虛空,也就是你的心。它不生不滅,其自性與諸佛相。本尊此自性中顯現。因此當本尊出現時,對出現的是真實本尊深具信心,故能藉此生起佛慢,知道出現在心中的是真實的本尊。

 

接著是憶念憶念本尊的淨相,指的是本尊的樣貌,包括顏色、手足、法器等。它們代表本尊在道次第上所圓滿的功德。寂靜尊有十三種嚴飾,對應修道的十三個次第,直到頂峰--金剛持果位。若想深入瞭解,可閱讀經典。修道有十三個次第,也就是寂靜尊的十三種嚴飾。至於忿怒尊,祂們擁有八種或十種忿怒屍林的嚴飾。每一種都有代表意義,如頭、手、足等。例如代表六度波羅蜜或四無量心,如布施波羅密等。因此每當觀想本尊的任何相,應該觀想本尊的每一部份其實都代表了本尊心中的某一種以形相顯現的清淨功德。例如所有本尊的頂冠都有五方佛為莊嚴。這代表所有本尊都已將五煩惱轉為五智。另有一些本尊擁有三張臉,代表佛的三身,並透過廣如虛空的法身圓滿顯現。另有報身猶如出現在天空的彩虹。對擁有清淨業力的眾生,本尊化現報身並根據眾生的清淨心轉法輪。至於那些心不清淨的眾生,本尊則顯現為化身。你可閱讀更多的經典來瞭解。

 

當本尊帶著各種嚴飾及法器出現在你面前時,你必須思維它們代表了哪些功德。如此思維的好處是能清淨心中的凡俗不淨觀。例如思維這代表佈施波羅蜜或戒律、忍辱的本質、無量慈心、喜心、平等無別等。如此思維能淨化心中的煩惱及習氣。這種思維方法,有如清洗內心的肥皂。

 

有些人說生起次第觀想只不過是另一種概念、另一種思惟的方式,但其實這是淨化心的方便。平時我們只想著輪迴裡的事業,想著要做的事及擁有的東西。這種想法只會增加貪著、嫉妒、瞋心等。這就是差異所在。我們觀想本尊時並不會生起這些。生起次第能實際淨化我們世俗的想法。這是憶念本尊淨相的目的,本尊顯現的意義。若你有時間,應該閱讀相關典籍,加以瞭解是很好的。若能瞭解本尊寂靜相或忿怒相的功德,將非常有益。瞭解後,我們該隨時憶念:儘管本尊以不同的相顯現,究竟上祂們都全部為一。因此理解本尊每個元素所代表的意義很重要,若不理解本尊為何以某種方式示現,就有可能因不理解其含意而產生疑惑。若生起疑惑,將增加心的過患。因此,理解本尊相的含意非常重要。

 

以上是步驟一明觀本尊及步驟二憶念清淨內涵與。第三是最重要的佛慢堅固。我們認知到:自無始以來,自心的本基其實與本尊合一,這是培養佛慢的第一個源頭。第二,我們雖然本初與本尊無別,卻仍在輪迴中流轉。輪迴眾生和佛的差別是什麼?唯一的差別在於我執及利他心。許多人都知道《佛子行三十七頌》,裡面提到「圓滿諸佛誕於利他心」(諸佛利他心所生)。諸本尊因培養了利他心而成佛,我們因緊抓著「我」而仍是墮於輪迴的有情眾生。因此,若帶著我執來修持本尊,將只能成就為世間神祇,而非真正的本尊。因此我們必須以本尊的心來修持本尊。若以自私自利的心態修持本尊,即使能觀想智慧本尊的相,由於我執,到了中陰將顯現成世間神祇。

 

世間神祇是因為仍有「我」故在輪迴中,仍體驗恐懼,並投生成在虛空中遊蕩的餓鬼。他們可能具有本尊相,但仍會經歷熱寒飢渴之苦或恐懼等。由於我執,他們仍須承受恐懼。因此當我們修持本尊時,一開始就必須培養本尊心,也就是慈心和悲心。修持時,首先應觀照自心,當你認知自己其實有慈心和悲心時,真的想利益有情眾生,就能確信這樣的心即是本尊心。首先,自本初以來我就與本尊合一,這是我的自性。第二,每當我想利益有情眾生,我即和本尊合一。許多儀軌、心咒裡都有提到,自本初以來,你和我、我和本尊無二無別。但由於我們仍未了悟自心本性,依舊無明,因此仍在輪迴中流轉。

 

有一個關於竹巴袞列大師的故事。他到拉薩向殊勝的釋迦牟尼佛像頂禮。當時他唱了一段讚頌文:「自始汝吾皆無別汝精勤修致圓滿證悟。吾仍懈惰故流轉輪迴。今懈惰者竹巴袞列,頂禮精勤釋迦牟尼尊。」這其實是個很重要的教言

 

無始以來,我們與本尊都是無別的。今我們在本基上一直是相同的,然而因我這個有情眾生感知「我」而在輪迴中流轉。今天當我菩薩戒時,我放下這個「我」,並以自身發願相信我具有能利益眾生的潛能。這個相信,這個對自己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當你感覺到這個利益眾生的願生起時,必須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發願是真心實意地想利益眾生。此信心意味著即使別人沒看到,或者不相信你有利他心,但你清楚知道自己是不同的。無論別人怎麼說,該堅信自己確實具有利他心。同樣的,若有利他心,當本尊示現在你心中時,那是真正的本尊。無論別人怎麼說,都要對此有真正的信心。即使我告訴你這不是真的本尊,你還是有信心這就是真實的本尊。這是所謂的「佛慢」。這很重要,因為人們常常認為佛慢就只是想著自己是本尊,但我們其實需要認出自己的真實自性,認知為何我們真的是本尊。初學者的我們開始培養佛慢時,首先必須分辨悲心和自私心,這將決定我們是不是本尊。你能透過觀察自心而了知。當你發現自己確實具有悲心時,就能完全地相信那就是本尊心。這在此生及來世肯定都對你有所利益。你可確信那是真正本尊的心。此種確信即是佛慢。

 

我們提到了第一點是明觀本尊,第二點是憶念清淨。兩者都重要,但第三點佛慢更為重要。即使你不知道如何清楚地觀想或憶起本尊的所有清淨相,只要你有堅定的佛慢,這其實更為重要、更有利益。你修持度母並有信心:我就是度母,觀想自身為度母、念誦度母的心咒、在心中祈願能利益眾生--這即是度母的自性。要具有信心,那是真正的本尊。若你有此信心,將能顯現本尊的功德。若你熟練於明觀本尊及憶念淨,若修得很好,或許會成為一位偉大的經學者或其他。但有修持佛慢,才能真的圓滿本尊。若觀想及憶念清淨相不太清晰,最重要的還是佛慢。而佛慢是以菩提心為基礎。即使你能清楚觀想及憶念清淨相,但若還未在心中生起菩提心,就還沒圓滿本尊。我們必須理解佛慢即是本尊的菩提心。

 

[仁波切念誦六字大明咒]

 

首先回答昨天收到的問題,共五題,然後再進行皈依。

 

問:我患有憂鬱症,這導致我有時非常虛弱。我看醫生也接受治療,但病症仍然持續。有何方法能克服憂鬱症?

 

答:當你感到憂鬱時,最好的方式是能將心抽離再送虛空。你可觀想自己所修的本尊,如白度母安住於虛空,遍及整個虛空,然後將你的心送虛空,讓心與虛空遍及一切的本尊融合。偶爾可如此觀想。偶爾可觀想一切收攝回自身。例如觀想白度母的種子字或單單一個「吽」字在你的臍輪,並一心專注於種子字。此時嘗試脊椎坐直。當你觀想「吽」字在臍輪時,專注其在臍輪的細微震動。其實有股細微的搏動感時時刻刻都遍及於丹田的臍輪。專注時,將能感受到那細微的搏動。這股細微的搏動是「吽」的細微震音。在家裡24小時播放心咒的光碟也很好,如白度母的心咒。你也可用不同的方式修持。有時將心送虛空,在虛空中可觀想白度母安坐於虹界裡。有時可將一切收攝並融入自身。例如觀想一切在你的眉心生起及消融。有時放光出去,故從眉心送到虛空去,有時將一切收回到眉心處。其實將心送到虛空有助於穩定並創造內在的力量,讓心更為寬闊,當你將心送到虛空時,能生成一股內在的力量及勇氣。另外,當觀想度母於虛空時,你也同時得到度母的加持。因此當你將心收攝回自身時,同時也收攝並融入度母的加持於自身。時常修持度母、念誦度母心咒、在家播放心咒的光碟都很好。這特別有益,因為我自己也修持(度母),我時都修持度母。若你也修度母,你將能與我建立連結,我也能給予你更多的幫助。

 

問:為了準備這次的法會,我仔細看壇城。我曾讀過若有強烈的相應則表示和該本尊有宿世的連結。(請問)受人引介而看到本尊等類似的圖像有多重要?

 

答:你對這個本尊有親切感是你在過去世與祂有宿緣的好徵兆。在你的心中有本尊的印,因此你與祂或祂的壇城相應。壇城是本尊的安住處,最重要的是本尊本身,你不會因本尊的外相或壇城而迷亂,卻實際地找到本尊的心。本尊的心是慈心,這是最重要的。當你禪修相應的本尊時,最重要的是專注於培養慈心並以安忍守護慈心。其實這是所有本尊的精要。若你有慈心並帶著這份慈心,即使死後都仍然保有慈心,便能憶念起本尊,而整個本尊的壇城會出現,你也能獲得證悟,進入報身本尊的淨土。因此你所擁有的是很棒的感覺,這是你帶著過去業印與特定本尊有業緣的徵兆。若你專注修持這個本尊,將會非常有力量。

 

問:在生起次第觀想自身為本尊時,是否是看到本尊以自己的樣貌出現在自己面前?也就是我。或是自己成為了本尊,自己的身體是本尊的身體自己透過本尊的眼睛往外看?

 

答:對初學者來說,首先這猶如看著倒影,自己在鏡子裡的倒影。首先看起來似乎本尊出現在你面前,猶如你在鏡子裡的倒影。一旦熟悉了,你將發現所顯現的其實是自心,它並非出現在前方或是心之外的其他地方。實際上,它就是你的心。接著你培養確信自己是本尊的信心。當你如此悟時,就再也沒有誰是本尊的想法,沒有二元的感知,沒有前方或自身,沒有本尊出現在自心以外的任何地方,因為一切都是心,任何出現的都是本尊。

 

問:有時在禪修時,我的心變得很平靜、廣闊。我會想:「啊,也許這就是我的心性。」這種感覺很中立,不高不低。心的自性是這種很中立的感覺嗎?我們在一天中需要保持的就是這種中立平靜的狀態嗎?

 

答:實際上這就是心性,你該對此有信心。心的自性是廣大的平等性無二、大樂、時存在。它永不離開、永不改變。製造痛苦的是念頭。當你禪修時,所有一切收攝這廣大的平等性中。每當你安住於此狀態中,就會覺得很快樂。在此廣大的平等性中,有種自然的明性,是一種知道的狀態,你了知這個自性是大樂的,你了知它是廣大的平等性。此覺知的能力是你的心性,是明。接著你又開始動念,於是又製造了痛苦。痛苦是由念頭製造的。因此痛苦不外就只是個念頭,意念所造出。若了悟這點,任何外在的問題都不能影響內心的狀態。即使你可能會遭遇一些外在的困難,但你的心將不會陷入痛苦之中。你將不會緊緊抓不放,並一直回到這個寧靜的廣大平等性中。因此,首先當你處於這種平等性中,你將體會大樂,即是所謂的樂空不二。它是空,但極為大樂。接著在此大樂中,你找到明性。當你看著大樂時,有個清明的心了知自身。此狀態,不要去檢視或思維它是什麼,主要專注於明之上。在你進行所有日常活動時,始終維持清明覺知。若能在日常活動中維持此平等性,這是最好的,實際上這就是目標。

 

問:我希望能處跟隨您並與您永遠不分開。有時我感受到想親近您的極大熱望。我每天都有修度母儀軌,但到了自生本尊的部分就停止了,並沒有繼續修對生本尊。我該如何將此儀軌當成上師瑜伽來修?若能夠的話,如何在家裡進一步修持,而不是只修前的部份?例如二十一度母禮讚文及金剛薩埵的咒語等。希望您能給我指示,讓我即使不在您身邊時也能覺得親近,以消除罪惡感、憂傷及不能時常親見您的悔意。若能給我任何指示,那就太好了。謝謝。

 

答:當你在修儀軌時,如我之前說的,別去想前方或自身,或是自或他。純粹觀想本尊,如前所說,任何出現在你心中的都與你的心無別。本尊的觀想和色身沒太大關係,因為色身是無常的。它是和合的。這就是生起次第何以與色身整體感有關,觀想本尊時會涉及色身的層次。肉身是無常的。跟隨某個人的色相並沒有好處。猶如修儀軌時的本尊,需要的是我們的心在一起。如果我們以慈心想著他人,如此我們的心即是合一的。若我們一直保持正念就能做到。若你一直有慈愛的正念,那我們的心將隨時都在一起,不只此生,所有的未來世也是如此。這是在究竟層面,心離二元,我們的心實際上不曾分離,一直都是合一的。因此心其實永遠沒分離,分離的只是肉身,而肉身只是個聚合體,毫無本質。親近某個人的色身毫無意義,親近某個人的心還比較。使我們的心合一的方式是經由慈心。若你培養慈心正念,那我們彼此的心會更親近。正念就是慈心的正念,它維持著慈心的觀照。若你能如此維持,那我有完全的信心。這是你該如是修持儀軌的方法。實際上,你和本尊的心從未分開。因此不管是修儀軌還是追隨上師,重要的是瞭解心,了知我們彼此的心其實從未分開過。

 

我回答了你們的一些問題。其實我並沒有很多偉大的功德,因此也許我不能真正地、恰當地回答你們的問題,對此我深感抱歉,但我會盡力回答你們的問題。

 

你們的問題都很重要。提出問題是很好的,提問與一般的交談不同,我們在一些理解之上提問,然後回答這些問題,於是許多人能從中得到利益。因此你也應該向其他的上師們提問。另外,你們應該提問。新進的弟子也該多向資深的弟子提問。許多資深的弟子都擁有很好的修學,因此該向他們提問。弟子之間互相提問非常好,因為他們所解釋的佛法都相同,並無好壞之差。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回答問題。對提問者有益,對回答者也有益。任何具菩提心者都可以回答任何問題。

 

關於生起次第,支分有四,這和我們投生的四種不同方式有關。一般來說,去理解生起次第的不同形式是好事。但在實修時,從實際的角度而言,我們採用與我們最相應的生起次第。

 

第一種生起次第是以五個步驟來觀想,也就是所謂的「五現證」(five actualizationsmanifest enlightenment),與出生方式有關,如人類(胎生)。第二種生起次第是以四個步驟來觀想,與鳥類的卵生有關。第三種生起次第是以三個步驟來觀想,透過潮濕或暖熱而出生,與濕生有關,如出生在花朵裡。其實我們是以後者的方式投生在極樂淨土等,這可能發生在各種情況,也有各式相關的例子。第四種生起次第是化生,與瞬間生起次第有關,我們在瞬間觀想本尊。那些觀想修持不多的人,若你對本尊有信念和虔心,可在瞬間觀想本尊。吉天頌恭說過,瞬間觀想本尊是甚深的方法,但你必須對本尊要有信念和信任之功德。當你憶念本尊時,本尊即透過智慧之心,當下清楚地了知你的發心,知道你正在憶念祂。本尊以遍智了知你的祈請。接著本尊以慈愛關心你、以力量保護你。由於本尊的心即是菩提心,祂會成為你的所依、你的怙主。

 

所有佛教徒的發願都是以三種善力圓滿的。第一是眾生的祈願力。你必須發展真誠的信念和信心。第二是如來加持力,此乃三世一切諸佛最廣大的功德,即三世一切諸佛的大悲心。諸佛以大悲心發願,希望能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並為他們帶來安樂。因此諸佛的發願是如一的。三世諸佛的證悟之心、佛行事業及諸佛之道都是一樣的。當我們對諸佛生起信任和虔心時,就連結了三世諸佛的力量。第三是法界力。在究竟層面上諸佛和有情眾生並無分隔,二者只是暫時顯現為分隔的。但究竟來說,有情眾生並不真實存在,他們只是暫時地迷妄。諸佛和有情眾生的暫時分隔猶如冰和水。無論何時,只要有情眾生的業力印記消除時,他們即成佛。佛陀說過,所有眾生即是佛。因此真實瞭解法界力非常重要。若能如此理解,就不再有任何基準說:「我是佛教徒」、「他不是佛教徒」、「我已經受了皈依戒」或「我還沒受皈依戒」等等。

 

皈依戒是融化我們內心冰塊的方便法,猶如將冰塊放在太陽下使它融化。而太陽是慈心和悲心。若許多眾生修持本尊,則可即成佛。他們以菩提心為基礎,觀想自身為本尊並以語持咒,這是能即生成佛的方便。對初學者來說,憶念本尊是很重要的,以信念及信任在瞬間憶念本尊,不執著或過度思考本尊的實相或存在與否。純粹只要想著「這是真實的本尊」、「這是我的心」,這是要去串習的。尤其當你遇到困難時憶念本尊,因此必須加以串習及訓練,直到你碰到難關時也能憶念本尊。如此一來,本尊修持肯定對你有益。

 

舉例來說,我們要對修持忿怒本尊加以串習。這是為何呢?當我們死後處在中陰時,所有本尊--寂靜尊及忿怒尊,都會顯現在我們面前。對一個從沒見過本尊的人,當忿怒本尊在中陰出現時,將顯得非常恐怖,看起來很嚇人。當我們看到忿怒本尊的恐怖顯時,由於從未見過而認不出來,因此感到害怕。若我們在世時已熟悉了本尊修持,到了中陰將能認出這就是本尊,祂其實是我的自性。在認出的那一刻,你無二地融入本尊,並在本尊的報身淨土獲得證悟。以上為關於生起次第的指導。道歌裡提到:「故請勤修『觀身為本尊』!」修持本尊心裡要有本尊、恆時憶念本尊、一直憶念本尊於心。另一個串習法是每當你在半夜醒來時,憶念本尊並念誦本尊的咒語六字大明咒。

 

人們認為現在修本尊只對來世有益。實際並非如此。在這一世也能獲得利益,這是我在這輩子遇到許多困難的親身體會。若在碰到難關時能憶念本尊,肯定會有極大的利益。例如在經歷病、痛或其他痛苦時,若能憶念本尊,在遇到極大的障礙時,肯定也會有幫助。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有一次在西藏的旅途中,當時是冬天,有,我們的車子裡有五個人,但突然發生車禍,整輛車子撞翻了,車子顛倒過來而車頂朝下,車身全毀,然而車裡的五個人卻毫無損傷。當車子撞翻的當下,我即刻只有憶念度母,並知道此時若想任何其他的事都毫無益處。當時我只想著度母,並知道這是由於我之前就已經串習了度母修持,且對祂培養了信任因此我相信自己並沒有遭遇任何極大的障礙。我有許多類似的經驗。尤其當困難發生時,你應該要能夠想起本尊。

 

也有些人說若在碰到困難時憶念本尊,並沒任何幫助,情況並改善。正確憶念本尊的方式並非短暫地想起本尊,然後又繼續回想你的問題,那當然沒幫助。憶念本尊意味著你必須放下你思考的問題。若只是憶念本尊,然後就想要擺脫這個問題,希望它消失,那你完全只在想著問題而非憶念本尊。故若真正地憶念本尊,其實就是不再思考你的問題。如此一來,本尊將實際地生起,這將有所利益。

 

重點是不去想身上的疾病、本尊是如何幫你的。你必須交換念頭,必須忘記疾病,捨掉那個念頭,取而代之的是憶念本尊。若只想著自己有病痛,你的心會被任何自己的念頭牽引。因此,當你想著病痛時,你的心就跟著去,心會去任何地方。你的風息去到哪兒,血液就往那兒流。如此一來,你其實是讓疾病加劇。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在健康的地方製造疾病。即使科學家們也如此主張。

 

例如若你患了重病,醫生必須依規定而通知你得此病。當醫生告訴你時,你就想著自己有這個病。隨著「有病」的念頭,病症其實會惡化。但若你不去想它,即使你患的是重症,但透過業力的耗盡,它也會結束。它將如長出來的毛髮或指甲,長出新的來替代舊的。故我們可透過憶念本尊交換病痛。這也和我們過去世是否修持懺悔有關。在過去世,若我們犯了過錯並懺悔,在這一世便有可能找到治療疾病的方法。

 

所以,必須訓練自己串習、熟悉本尊,使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能想起本尊。當你實際地想起本尊,這將帶來真實的利益。憶念本尊的心猶如能燒毀任何東西的火。疾病猶如衣服,能被火燒掉,甚至能燒掉你的整個身體。因此每當困難發生時,你必須捨掉想著困難的念頭,取而代之的是憶念本尊。為了憶念本尊,你必須對本尊有極大的虔心。當你的虔心與本尊的悲心結合時,肯定能從憶念本尊獲益,除了不會失去內在的力量,也能放下思考困難的念頭。因此請別以為修持本尊只對來世有益。其實在此刻,若你信任本尊並祈請本尊,祂在此生也能利益你。這是我的個人體會。

 

道歌裡提到:「無法聚集空行母眷眾。」當你熟悉生起次第的觀想本尊,並能清楚地自觀為本尊,道歌裡的「無法聚集空行母眷眾」指的是所有其他眾生如世間神、人、非人及各種鬼魅等將不會見到你的凡夫肉身相,而是見到你自觀為本尊的相,其實這也成了你的最佳保護。過去有位老太太單獨在家,她害怕被打劫,出於恐懼,於是她觀想自己是隻老虎。當賊來到她家時,她正躺著睡覺,但由於她的心中沒有執取,並一直都觀想自己是老虎,結果那些賊看到的不是老太太,而是一隻老虎,便馬上離開。因此無論你把自己觀想成什麼,鬼魅、人及非人之類等等的眾生就會以此見到你。這是極具威力的保護。也是清晰觀想本尊的目的。

 

另外,為了圓滿本尊的證悟事業,我們也須觀想本尊。不只觀想,佛慢尤其重要。有許多故事提到佛教及非佛教的行者透過觀想本尊而圓滿了各種事業。這是很殊勝的教法。一心如鏡,無論心想到什麼,它就成為什麼。因此心想到本尊時,心就成為本尊。這是因為心如鏡子,它並沒有自身相,心能反射任何東西。只要還有這個色身的業力,就仍以這個平凡的色身出現。當業力耗盡時,這個色身就如破掉的泡泡般消失。接著心又再度創造一個新的身體。色身是由心的習氣創造出來的。當我們透過本尊生起次第的訓練來以心生起身,指的是「圓滿童子寶瓶身」,其外相如瓶,內是本尊的自性。當你如是圓滿,在之後死亡時,你將如花朵綻放般成為你所修持的本尊。生起次第的力量及觀想來自對本尊的堅實信心與虔心。

 

其實其他宗教也有修持各種本尊的觀想。在中共入侵西藏之前,也發生過其他戰爭,如和伊斯蘭教的戰事等。當時,即使是伊斯蘭教也有觀想的修持。他們以某種特定的方式觀想自身刀槍不入,這就是生起次第的力量。尤其在我們的傳承中,若以菩提心為基礎修持生起次第,那將引導你在未來世圓滿共與不共的兩種悉地(成就)。因此生起次第的力量使所有天神、人、非人或鬼魅等都不能影響你,你能掌控他們,這成為一種保護,使你不受兵器等的傷害。

 

一旦我們觀想了本尊,視自身為本尊,以此修持本尊之果即是了悟大手印的意義,並得到上師的加持。故這個傳承是加持的傳承。我在昨天灌頂提到,培養對上師的虔心很重要。昨天當我們領受灌頂時,我們觀金剛上師為本尊、金剛總持也如勝樂金剛的佛父佛母相。我們透過憶念上師的功德培養對上師的虔心。道歌裡提到:「假使上師四身雪山上,未能昇起虔敬之旭日,加持之河便無從流淌。」上師也圓滿了三世諸佛,我們也說上師是三寶的總集。上師的身是僧,語是法,意是佛。

 

根據大乘,僧伽指的是具菩提心的行者,他們徹底捨棄以身傷害他人之行,並全然以語利他,再以意對他人培養慈心和悲心,此乃僧伽之意。簡言之,皈依戒裡提到僧伽的無量功德許多經典都詳述這些功德。簡扼來說,僧伽的功德,僧伽是已得到解脫並能為他人指示解脫道。僧伽透過培養菩提心從我執解脫,因此僧伽擁有利他心。透過僧伽的慈心,大愛摧毀我執。因此他們能給予他人慈愛並使他人解脫。因此僧伽已從輪迴解脫,已從我執解脫,並有能力使他人解脫。這就是僧伽或上師的本質

 

關於法,語是法,法包含了八萬四千種教法,每一種法也包含了其他法,因此三世諸佛教導了無數法。簡言之,我們必須尋找、萃取修持佛法的精髓。例如遊牧民族擠了上百頭母氂牛的奶,再從這些母氂牛取得的奶製造出一塊牛油。同樣的,我們必須萃取佛法的精髓。佛法的精髓是二諦,而二諦的精髓則總於勝義諦中。究竟上,修持佛法的目的是了悟無二。為了悟無二,就需放下我執。只要有「我」的感知,就總會有「他」。我們感知「我」,但實際上並沒有「我」,並製造了自他的感知。故而心暫時我執而如同冰塊,而利他心猶如太陽。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也就是菩提心、慈心和悲心。擁有慈心和安忍的是善知識。善知識對一切有情眾生都有慈心,不傷害有情眾生,並保護有情眾生,對所有眾生都擁有大愛及安忍。他已從我執解脫,並能幫助他人從我執解脫。這是善知識的精髓、總

 

我們以迴向文結行。簡短念誦第13頁的長壽祈請文。我們下將舉行正式的皈依儀式,但有些人那時不能來。若你下週無法出席,接下來會有個簡短的皈依儀式,你可以留下來。若你能出席下的皈依儀式,念完迴向文後就可以離開。(念誦迴向及長壽祈請文。)

 

領受皈依戒的法友,請繼續就座,不必上台來。其餘的法友可以離開了。

 

一般來說,不同佛教傳承的皈依方式都一樣,三寶都一樣。皈依的利益是從現在開始,直至未來世且直至證悟菩提,我們都會受到保護。

 

首先我們理解外在的皈依處,皈依的外三寶是佛、法、僧。然而一旦我們受了皈依戒,也必須理解內三寶,它們是如何在自心圓滿。皈依證裡解釋到:「皈依智慧,佛之精髓。」超越一切覺知的是智慧之心,是這個心想著「我要皈依」,並觀想自己已得到皈依,接著再思維自己將持守皈依戒。思維這一切的心,同樣是智慧之心也是此智慧之心立下誓言

 

第二,法的精髓是慈心和悲心。我們之前提過,若有慈心,若能保任慈心,它在你得到證悟都會保護你。若保任慈心,你將受到保護。當然若不保任慈心,單靠佛陀也無法保護你。佛陀給了你方便,而你必須確保永不離此方便。皈依證裡提到:「皈依悲心,法之精髓。」

 

接著是:「皈依善知識,友之精髓。」友伴可以是世間的友伴如我們的父母、朋友等,那些我們深愛的人,但他們無法給予我們究竟的保護。真正能保護我們的是從善知識、上師那兒學習到的佛法。因此,由於是從善知識學習到這些功德,我們皈依於善知識。

 

善知識如何保護我們?他們透過言教來保護我們,首先他們在世俗上告訴了我們業果不虛。若能了悟世俗諦,以此你將能了悟空性的勝義諦,你將了悟「我」。因此理解業果法則、業果不虛是最重要的。如此善知識以言教來保護我們,我們不該認為他們會以肉身來保護我們,我們應該遵從他們的教言並作為依怙。

 

關於上師,我們從世間的上師如科學老師或其他領域的老師那兒學習到世間的各種功德。我們在今生所學到的也將利益來世,任何在今生學習到的,在來世將能得心應手,而且還會有更多學習興趣。因此,我們禮敬在這一世保護我們的世上師。另外則禮敬佛法上師,他們向我們指示從今直至菩提的解脫之道。他們教導我們業果法則、菩提心及如何摧毀我執等。若你修持,將能了悟究竟的實相。

 

皈依戒律有很多。簡言之,這些戒律包含在《佛子行三十七頌》裡,更簡要的是皈依證裡的四句偈頌:「諸惡莫,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是誠心發願自己永不傷害任何有情眾生。「眾善奉行」是祈願自己能盡力利益一切有情眾生。其實你若利益他人,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同樣的,若傷害他人,真正受到傷害的也是你自己。這猶如朝天空丟石頭,最後石頭還是會打在自己頭上。相同的,若傷害他人,傷害之果將回到你身上。若善行,利益之果也會回到你身上,因此圓滿地行善利他。「自淨其意」是祈願利益他人,這是因為我們在身和語方面有諸多的善及不善,我們察覺不到,也無法完全知道。最重要的是要祈願自己能夠恆時利益有情眾生。因此你的最佳所依、最佳保護就是祈願恆時利他,永不傷害他人,永不對任何眾生造成傷害。「自淨其意」是調伏自心,將內心所有的害人之心、瞋恨、怨懟等等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培養祈願幫助和利益他人的心。

 

皈依證裡也提到皈依的利益,即是所有三種佛道之誓言的好處。第一,關於別解脫戒:「當棄離損人行與因,為別解脫戒圓滿。」這是別解脫戒的精髓,永不傷害他人的心願。第二:「當成就利他行與因,為菩薩戒圓滿。」要言之即是祈願利益有情眾生。別解脫戒關閉通往三惡道之門,菩薩戒則是引導證得菩薩地。因此培養大悲心之果是我執得以消融。當我執不再,你將了悟一切有情眾生皆具佛性。第三:「當修內外清淨見,為密咒戒圓滿。」行者藉此成為金剛乘法教的適當法器,並趨近圓滿證悟。你收到的這張皈依證其實是新版的,是根據我們得到的許多回饋而設計的。許多人說他們已多次領受過皈依戒,但卻不明白其含意。因此,為了讓他們能真正明白而詳述,我們製作了這張簡要但含意非常完整的皈依證。

 

接下來我們將覆誦皈依戒,有兩段是我們需要覆誦的。第一段是我們承諾從現在開始直至壽終,這裡指的是任何身、語戒。你可以思維自己想領受的任何一條戒,並加以承諾。至於時間,最理想是能夠盡一生守戒,也就是直至壽終,或只受戒幾年,若你無法持續守戒,那就只守一天。你能守的戒愈多、時間愈長,得到的利益也愈大。你可在內心決定。第二段祈請文,我們要受的是直至證悟都要持守的戒。在此我們祈願:「直到我證悟菩提,我將永遠不捨棄慈心和悲心以及皈依處三寶。」我們今天在三寶面前立下這個承諾,透過三寶的加持,我們的祈願將能圓滿。

 

首先我們重複念誦,接著仁波切會說:「撻銀諾」(thab yin no),意思是「此即方便」(這就是方法),我們就回答:「拉索」(lek so)。所謂方便(道),就是得證菩提的方法,「拉索」是善哉,這是我們的回答。之後我們將念誦結行願文。當我們在念誦時,你們一個個上來剪一小撮頭髮,同時我們重複念誦。

 

請隨念:「祈請上師垂念我(自己的名字),從今乃至壽盡時,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祈請上師攝受弟子,從今乃至壽盡時,為持守三寶皈依戒,以及守護五戒(或任何一戒)之居士。祈請上師垂念我(自己的名字),從今乃至證得佛果位,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祈請上師攝受弟子,從今乃至證得佛果位,為持守三寶皈依戒,以及守護五戒(或任何一戒)之居士。」

 

「撻銀諾。」

 

「拉索。」

 

我們將念誦結行的祈願文。當我們念誦時,請一個個上來剪頭髮。現在開始念誦並請上前。

 

「願得隨學一切勝者行,一切善行悉皆圓滿成,

戒行無有垢染皆清淨,恆常能得無退無過失。

願於此生以及未來世,三寶於心恆常不分離,

為法之故捨命亦不惜,勇猛恆心廣做利他行。

無上殊勝菩提心妙寶,若未生起願生起,

已生起者亦不退,祈願世世更增上。

祈願生生世世一切時,自心精進實修不分離,

無上直貢仁欽之教法,吉祥具德上師祈攝受。

祈願生生不離善知識,恆常受用殊勝之妙法,

圓滿一切地道之功德,祈願速證金剛持果位。

祈願今生以及所有生,種尊貴聰慧無傲心,

悲心廣大謙卑敬上師,誠守上師三昧之誓言。

始自普賢如來金剛持,乃至具恩根本上師尊,

為利眾生所發一切願,迅速無礙圓滿皆成就。」

 

我們已念誦了祈願文,在你得到皈依證及剪髮後,就能離開了。

 

 

~ 感謝 Diane, Echo, Iris, Ruyu, Peter, Raye & DJ(美國西雅圖直貢道場、臺灣普賢法譯小組成員)英聽、中譯、校對與完稿,標點符號()為同一名詞可作不同的解釋,[]為譯校所加的連接用語,為的是幫助讀者理解。本篇2020.7.1完成,相關開示尚有後續文稿待上網。一切善德迴向上師長壽康健常轉法輪,文稿若有錯謬敬請來信指正:sstc.roc@gmail.com,感激不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rena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