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巴仁波切這樣說……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自由的迷思(新版)

 

  ■菩薩像鱷魚
  一位菩薩就像一隻鱷魚一樣,一旦你掉進它嘴裡,它便絕不鬆口。由於上師對弟子的虔誠非常強烈,使得即便愚鈍、本身問題很多的弟子的虔敬心也開始甦醒。上師以慈悲表示對弟子的虔誠,弟子則以紀律表達對上師的虔敬,慈悲與紀律因而開始產生了交集。

  ■讓自己像顆砂
  讓自己感到失望是件好事,那代表「我」與「我之成就」的降服。我們跌得越來越低,直到跌落地面、直到我們像大地一般清醒實在,我們成為低中之最低、小中之最小,猶如一顆沙粒,極為簡單,毫無期盼。在我們落地之後,任何我們聽到的開示、讀過的書籍,都變得可以應用,那成為對我們的肯定與鼓勵,我們正該像一粒沙般地努力。
 
  ■情緒的真面目
  處理感情的高明手法是試著瞭解它的本質。情緒的基本特性──它的本質是能量,因此,如果一個人能夠瞭解能量,那麼能量就不會與你有衝突,它們會變成自然的過程。所以,一旦能夠完全認清情緒的基本特性──它的原本面目就是「空」,那麼你就不會發生壓抑情緒或任其氾濫的問題了。

  ■我,是宇宙大笑話
  試圖肯定我的「實在」是件大苦事。這好似走在看來無限延伸的地板上,卻動不動發現自己突然自邊緣滑落;為了保命,只好將地板加長,使它看來似乎無窮無盡……事實上,我們一再加長「地板」以鞏固立足之地,是一個大笑話──宇宙級大笑話!

  ■禪修就是這麼單純
  禪修是以去除二元的偏執為基礎,拋棄好與壞的掙扎。你應以自然、平常、不懷野心的態度走上修行之道──即使你在累積善業,卻仍是在播撒業的種子。修行的重點是要超脫整個業力的過程──超脫惡業也超脫善業。

  ■善用正念與覺知
  注意到不安的存在並認同它,需要正念(mindfulness);提供茂盛的草原與一大片空間給躁動的牛,則需要覺知(awareness),因此正念與覺知總是相輔相成的。覺知是看見正念所發現之物,我們毋須刻意去除或保留心中的東西,正念的精確使我們可隨順它,因為它有自己的環境、自己的空間,用不著我們決定是該丟棄還是珍藏,因此,覺知是更進一步地走向對狀況的不作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rena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