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更新:本部落格的中外佛法名相將陸續更新於普賢法譯小組的WIKI網站,歡迎大家利用關鍵字搜尋(中外文皆可),會比在部落格中搜尋更快也更方便喔!
Decode Wiki 解密維基 (短網址:https://goo.gl/eX28ww )(長網址:http://waterbel.diskstation.me/Decode_Wiki/index.php?title=%E9%A6%96%E9%A0%81 )
~ 本解釋由 Claudia 翻譯,Serena 校對,出自《波卡仁波切談度母》一書,中文版將於近期發行。http://www.wisdom-books.com/ProductDetail.asp?PID=8753
----------------------------------------
精選英文佛學詞彙解釋
-------------------------------------------
成就:英文accomplishments,梵語 siddhi。一般(共)的成就,意指獲得某些特別的力量,例如神通力、在空中行走等;殊勝(不共)的成就,則指證得自心本性。
積聚福德、種福田:英文 accumulation of merit,修習善行可以讓我們積聚力量,而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斷增上。佈施、供養、持咒、觀想本尊等,都可以積聚福德。
積聚智慧:英文 accumulation of wisdom,修習而瞭解所有現象的本質皆為空性。
行為:英文 act,肢體行動、言語,或意念。
惡行:英文negative act,所有刻意造成他人痛苦的惡行,會於自心中留下更多痛苦的痕跡,且將決定我們在此世間的經驗以及對這世界的看法。
善行:英文positive act,根據業的法則,能在我們心中產生快樂的行為,即是善行。
煩惱:英文 afflicting emotions,貪欲執著(貪)、憎恨厭惡(瞋)、無明或駑鈍(癡)、嫉妒(疑)、傲慢(慢)等(五毒)。
不空成就佛:英文Amoghasiddhi,五方佛中的事業部主尊,為成就智慧的化現,能清淨嫉妒(疑毒)。其方位為北,身色為綠。
證悟:英文awakening,指證得佛果之狀態。
眾生:英文 being,眾生有六類:天人、阿修羅(非人)、人、畜生、餓鬼、地獄眾生。(譯註:「有情」則指這些眾生具有心識。)
P166
菩提心:英文 Bodhicitta,為了利益眾生而要證得佛果的發願。
菩提薩埵、菩薩:英文 Bodhisattva,遵循菩提心之道,為了所有眾生而非只為自己,而希望證得佛果的人。可用來稱呼專注於修持菩提心的凡夫;或是證得正覺而住於菩薩十地之其中一地者。菩薩可能具有人身而住於世間,或是具有更微細的形體,住於其他地方。
菩薩坐姿:英文Bodhisattva Posture,雙足盤起,左足後跟抵住會陰部,右足彎曲平放在前。
身:英文 body,一般的肉身,具有無數功德(特性),梵語稱 kaya。
佛性:英文 buddha nature,所有眾生本來具足的證悟潛藏力。
佛:英文 Budda,覺者、證悟者,例如歷史上的釋迦摩尼佛。藏語稱「桑傑」(Sangyay),「桑」(Sang)指不受煩惱、二元之見及無明的染污,「傑」(gyay)指無量的潛藏功德已得開顯。
觀世音菩薩:藏語Chenrezig ,梵語 Avalokiteshvara,大悲的佛陀,是西藏最受喜愛的本尊(四臂觀音),其咒語為「嗡 瑪 尼 貝 美 吽」。
明性:英文 clarity,與「空性」同為自心本性的特性。明性指動態的層面,包括了知與創造所有化顯的能力。
光明:英文 clear light,指自心本性。
慈悲:英文 compassion,願所有眾生遠離苦及苦因的願望。
識:英文consciousness,以二元的觀點來看,每個感官(根)都有其對應的「識」,而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有六到八種的「識」。首先探討六識:
── 眼識 (色);
── 耳識 (聲);
── 鼻識 (香);
── 舌識 (味);
── 身識 (觸);
── 意識 (法)。
另有其餘二識:
── 受到干擾的「識」或自我的「識」(末那識),對應於煩惱在我們與現象之間的關係所造成的影響;
── 「識」的潛藏力或「含藏識」(梵語為alayavinana,阿賴耶識、遍基識),蘊藏所有業的潛伏制約力。
空行母:英文dakini,一些女性的聖眾。大部分的空行母均已從輪迴解脫。
迴向:英文dedication,願經由善行所積聚之任何福德皆能成為利益一切有情而證悟的基礎。
佛法:英文Dharma,佛陀的教導,或修行的道路。
法身:英文Dharmakaya,究竟之身,指超越任何時空分別的狀態,對應於空性。
金剛薩埵:藏語Dorje Sempa,梵語Vajrasattva,金剛乘本尊,為淨障法的根源。金剛薩埵的法門,包括觀想和持誦百字明咒。
灌頂:英文empowerment,金剛乘的儀式,傳遞本尊的加持並授權修持該本尊法。灌頂有許多種。通常灌頂之後,弟子會承諾修持該本尊法,但有時也可單純為了領受加持而接受灌頂(此時稱為結緣灌頂)。
噶當巴:英文Kadampa,源於十一世紀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之教法的傳承。
噶舉巴:英文Kagyupa,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其餘三個教派為格魯、寧瑪以及薩迦。噶舉傳承由十一世紀的大譯師馬爾巴開始(又稱為實修傳承,密勒日巴尊者為其大弟子)。
劫:梵語kalpa,指宇宙中非常長久的時間。
業:梵語karma,業的法則描述了因果的過程,分為三階段:
── 該行為在做者的心中留下印象(因);
── 此印象留存於「含藏識」中,逐漸成熟;
── 最後以特定形式的痛苦或快樂而完成(果)。
上師:藏語lama,梵語guru,修行的導師。
大愛:英文love,願為所有眾生帶來安樂的願望。
曼達拉:梵語mandala,字義為「中央及周圍」,將世界視為有組織結構的宇宙,意指本尊及其周圍環境,可以在唐卡上繪製,作為觀想的所依物。
獻曼達:英文mandala offering,一種修行的法門,觀想將宇宙曼達供養給佛、法、僧。
文殊菩薩:梵語Manjushri,藏語Jampal Yang,智慧的菩薩。
真言、咒語:梵語 mantra,神聖的聲音,重複持誦可以淨化自心,並開展證悟的潛能。例如度母的真言為「唵 達列 嘟達列 嘟列 梭哈」。
心:英文mind,這個詞可以指心的一般作用,稱為「心理」;也可以指心的究竟、無二元分別的清淨本質,超越影響凡俗心的各種起伏波動。
手印:梵語mudra,修持儀軌時所結的各種手勢。
化身:梵語Nirmanakaya,又稱為「應化身」,顯現為人或其他形體,以引導一般眾生的佛身。
般若波羅密多、智慧佛母:梵語Prajnaparamita,圓滿智慧,菩薩行之第六度。對究竟實相的直接了悟。也可稱「智慧佛母」這位女性本尊。
護法:英文protector,已經解脫的本尊,能遣除障礙並創造修學佛法的善緣者。
淨土:英文pure land,佛意的化現。根據個人的願望和成就,修行者可以前往不同的淨土。淨土並非輪迴的一部份,不受痛苦所擾。轉生於淨土並不表示修行者已經達到全然的證悟,而是能讓修行者在成佛道上繼續進展。例如,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清淨的所緣物:英文pure support,使用於禪坐修持之中。佛像代表佛的身,經典代表佛的語,佛塔代表佛的意。
淨化:英文purification,現在世或過去生所造的惡業,皆會在「含藏識」中留下痕跡。這些痕跡將會成熟,產生痛苦及修行的障礙。淨化法門可以清淨這些痕跡,以避免或減輕業報。具格上師可能會針對不同弟子而指示特定的法門,以淨化其惡業。
釋迦摩尼佛:梵語Shakyamuni,字義為「釋迦族的智者」,是西元前六世紀、歷史中的佛陀的名稱。
報身:梵語Sambhogakaya,圓滿覺受之身、樂受身,顯現以引導淨土眾生的佛身。
輪迴:梵語Samsara,受到束縛的一種循環狀態,每個眾生皆在其中出生及死亡,其特性為痛苦、無明、無常,以及幻化。
僧伽:梵語Sangha,由佛教修行者組成的群體,稱為僧團。凡夫所組成的僧伽與聖僧伽不同,聖僧伽是由證得菩薩果位者所組成。
七支供養、七支祈請文:英文 Seven Branch Prayer,傳統的七支供養文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皆具有以下七個要點:
1. 禮敬;
2. 供養;
3. 懺悔;
4. 隨喜;
5. 請轉法輪;
6. 請佛住世;
7. 迴向。
方便法:英文 Skillful means,所有能令修行增上的活動,例如修持儀軌、持誦咒語、觀想、禮拜、繞塔、供養、佈施、忍辱等。方便與智慧兩者,構成了完整的修行道路。
苦:英文 Suffering,通常分為三種層次:
── 苦苦:身體及精神的痛苦,所有眾生皆有;
── 壞苦:當快樂結束時所體驗到的痛苦;
── 行苦:因輪迴之迷妄特性而產生的痛苦,只有當證得佛果時此痛苦才會止息。
人道痛苦:英文 Suffering of the human realm,生、老、病、死、憂傷、悲痛、絕望、怨憎會(和不喜歡的人事物相處)、愛別離(失去了喜歡的人事物)、求不得(得不到我們所想要的人事物)等。
所依物:英文 Support,修行者在禪坐修持時練習專注的對象,可能是物質上或精神上的所依物。
經:梵語 Sutra,佛陀普傳教法之文字記載。
皈依:英文Taking refuge,將自己置於佛、法、僧(三寶)的保護之中。在金剛乘來說,修行者可以皈依三根本 ── 上師(加持之根本)、本尊(成就之根本)、以及護法(事業之根本)。
續:梵語 Tantra,佛陀密傳教法之文字記載,與本尊法相關。根據外在的儀式、灌頂、修持的方法以及特定的層次,分為四部:事部(Kriya Tantra)、行部(Charya Tantra)、瑜珈部(Yoga Tantra)、無上瑜珈部(Anuttarayoga Tantra)。四部密續又分為父續、母續、無二續。
伏藏:梵語 Terma,受到隱藏的經典或法器,大部分由蓮花生大士所傳,以便於後世需要時可取出。蓮花生大士為第八世紀時將佛教引入西藏的印度續法大師。
唐卡:藏語 Thangka,傳統的西藏布畫,通常主題為本尊、壇城、或傳承上師。
食子、朵瑪:藏語 Torma,由麵粉與奶油製作而成的儀式物品,用來代表本尊(稱為tentor)或作為供品(稱為bultor)。
解脫三門:英文 Three doors of liberation,指身、語、意。
三時:英文 Three times,指過去、現在、未來。
三界:英文 Three worlds,輪迴之中的欲界、色界、無色界。
二種次第:英文 Two phases,本尊法的兩部分。生起次第包括觀想、持咒、禮讚、供養。圓滿次第則是將觀想收攝而化入空性。
二種真理、二諦:英文 Two truths,世俗諦和勝義諦兩種。世俗諦或說相對真理,為現象化顯的方式和彼此演化之間的相依性。勝義諦或說究竟真理,為這些化顯的空性本性。這兩種真理毫不相斥而同時並存。
金剛坐姿、金剛跏趺座、雙盤.....
~ 礙於版權無法全數PO網,有需要相關資料的朋友請寫信索取:sstc.roc@gmail.com (請務必提供gmail信箱以便用雲端分享) 2016.06.10 更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