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1.0-9/19989247_10212672723709540_8623518184670390110_n.jpg?oh=a42fb3ce8fdcf784c2407b8f765c714f&oe=59D15577)
各位法友,這本書光是編輯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內容很 棒,馬修把大師的開示依照次第、主題而放在相應的章節, 方便我們在修持出現問題又不知該如何詢問時,用這些法語 甘露來幫助自己。而且,一方面買書自助,一方面可以支持 台灣雪謙 Shechen.Taiwan 的法務運作喔!
邁向證悟:藏密大師的心要建言
On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Heart Advice from the Great Tibetan Master
作者: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譯者:項慧齡
繪者:張家銘,林桓如
出版社:雪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14
http://www.books.com.tw/ products/0010758316
邁向證悟:藏密大師的心要建言
On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Heart Advice from the Great Tibetan Master
作者: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譯者:項慧齡
繪者:張家銘,林桓如
出版社:雪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14
http://www.books.com.tw/
「我們如何善用每個剎那,朝覺醒證悟前進?那些在這條修道上累積了甚深覺受的人,把他們的忠告精煉成為強而有力、如種子般的教導,切入核心。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hard)從藏傳佛教八大教派中揀選最令人耳目一新、最清晰的教導,並且翻譯成為英文。頂果.欽哲仁波切曾經對李卡德說:「當我們欣賞領會八大傳統的見地之深度,並且了解它們全都不相互抵觸地殊途同歸時,我們心想:『只有無明會使我們採取分派之見。』」這席話激發李卡德編纂這本文集。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hard)是一名佛教僧侶。三十七年前,在他離開法國,前往喜馬拉雅山區之前,他曾經是前途看好的細胞基因遺傳學家。他是暢銷書的作者、譯者和攝影師,也積極參與禪修對大腦造成的影響的科學研究。他居住在尼泊爾,把大多數的時間投入於喜馬拉雅山區的人道計畫。他的著作豐富,包括《為何禪修?》(Why Meditate? Working with Thoughts and Emotions)、《快樂學》(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以及《量子與蓮花》(Quantum and the Lotus: A Journey to the Frontiers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hard)是一名佛教僧侶。三十七年前,在他離開法國,前往喜馬拉雅山區之前,他曾經是前途看好的細胞基因遺傳學家。他是暢銷書的作者、譯者和攝影師,也積極參與禪修對大腦造成的影響的科學研究。他居住在尼泊爾,把大多數的時間投入於喜馬拉雅山區的人道計畫。他的著作豐富,包括《為何禪修?》(Why Meditate? Working with Thoughts and Emotions)、《快樂學》(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以及《量子與蓮花》(Quantum and the Lotus: A Journey to the Frontiers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
夏嘎巴 (書摘)
在此我要提出由衷的建言:天空要有太陽,母親需要孩子,鳥兒必具雙翼;同樣的,單有空性是不夠的,諸位需要對尚未了悟空性的一切眾生生起大悲,不論對方是敵人、朋友或陌生人。你們必須擁有善惡無別的悲心,須知悲心由禪修而來,不會單純地因等待、思忖就會從空性中自行生起。
過去諸位曾投入多少的光陰來觀修空性?現在就應以同樣的年歲日夜地觀修悲心,而且是一種比母見孩兒被火灼傷所生之悲心還強烈百倍的悲心,一種只要想到有情之苦就強烈到難以忍受的悲心。
在生起這種悲心之後,就必須修行,直到能夠懷有這種猛烈熱切的想法:「在覺醒證悟之前,我應該竭盡所能地利益一切眾生,不管他們犯下什麼惡行,也不論自己得受什麼艱難,無一例外。」
在此我要提出由衷的建言:天空要有太陽,母親需要孩子,鳥兒必具雙翼;同樣的,單有空性是不夠的,諸位需要對尚未了悟空性的一切眾生生起大悲,不論對方是敵人、朋友或陌生人。你們必須擁有善惡無別的悲心,須知悲心由禪修而來,不會單純地因等待、思忖就會從空性中自行生起。
過去諸位曾投入多少的光陰來觀修空性?現在就應以同樣的年歲日夜地觀修悲心,而且是一種比母見孩兒被火灼傷所生之悲心還強烈百倍的悲心,一種只要想到有情之苦就強烈到難以忍受的悲心。
在生起這種悲心之後,就必須修行,直到能夠懷有這種猛烈熱切的想法:「在覺醒證悟之前,我應該竭盡所能地利益一切眾生,不管他們犯下什麼惡行,也不論自己得受什麼艱難,無一例外。」
具悲心者,即是佛陀;
無悲心者,則為閻羅。
若具悲心,佛法之根即已種下。
不具悲心,佛法之根則已腐爛。
具悲心者,即使慍怒仍屬仁慈,
無悲心者,即使微笑也能殺生。
具悲心者,就算為敵也可成友,
無悲心者,就算成友也可為敵。
若具悲心,即擁有一切佛法,
若無悲心,則根本不具佛法。
若具悲心,即是一位佛教徒,
若無悲心,則比異教徒還糟。
即使觀修空性,也需以悲心為精要。
佛法修行者必須有充滿悲心的本性。
悲心是佛教獨有的特色。
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本質。
大悲好比如意寶。
大悲能實現自他的願望。
因此,諸位修行者和在家眾,
生起悲心,未來當可成佛。
願所有聽聞此道歌的男女眾,
懷抱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無悲心者,則為閻羅。
若具悲心,佛法之根即已種下。
不具悲心,佛法之根則已腐爛。
具悲心者,即使慍怒仍屬仁慈,
無悲心者,即使微笑也能殺生。
具悲心者,就算為敵也可成友,
無悲心者,就算成友也可為敵。
若具悲心,即擁有一切佛法,
若無悲心,則根本不具佛法。
若具悲心,即是一位佛教徒,
若無悲心,則比異教徒還糟。
即使觀修空性,也需以悲心為精要。
佛法修行者必須有充滿悲心的本性。
悲心是佛教獨有的特色。
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本質。
大悲好比如意寶。
大悲能實現自他的願望。
因此,諸位修行者和在家眾,
生起悲心,未來當可成佛。
願所有聽聞此道歌的男女眾,
懷抱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目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