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31(每周五)起,祖古 安江仁波切講授—《入菩薩行論》
Free-of-charge courses for your freedom from suffering!!
同情心、慈悲、菩提心有何差別?修習時有什麼樣的次第?
大乘的學子所要修學的核心是什麼?
什麼樣的教授,能讓我們立即入手,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之中?
⋯⋯
同情心、慈悲、菩提心有何差別?修習時有什麼樣的次第?
大乘的學子所要修學的核心是什麼?
什麼樣的教授,能讓我們立即入手,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之中?
⋯⋯
什麼樣的教授,最能切中佛法的精髓?
《入菩薩行論》
是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
也是中觀傳統當中,講述「行持」的核心論典
本論受到印藏諸家論師的普遍重視,
更是藏傳佛教所有教法傳統共同遵奉的必修寶典~~
◆ 寂天菩薩 造論
◆ 白玉傳承 祖古安江仁波切 講授
◆ 8/ 31 ~ 12/ 28,每周五晚間7: 30,共計十八堂課
◆ 地點:德祺書坊 電話:2375-2611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61號6樓(三民書局旁)
《入菩薩行論》
是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
也是中觀傳統當中,講述「行持」的核心論典
本論受到印藏諸家論師的普遍重視,
更是藏傳佛教所有教法傳統共同遵奉的必修寶典~~
◆ 寂天菩薩 造論
◆ 白玉傳承 祖古安江仁波切 講授
◆ 8/ 31 ~ 12/ 28,每周五晚間7: 30,共計十八堂課
◆ 地點:德祺書坊 電話:2375-2611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61號6樓(三民書局旁)
吉祥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寫道:
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
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作為大乘的學人,應將「我造布施等諸福 為利眾生願成佛」的思想立於首位,展開自立利他的修行生命。對一位佛教徒而言,首先從四無量心等處著手修心,再為利益眾生而志求菩提,成為一位佛子菩薩;中間,則以菩薩的六度行持,結合空性智慧的禪修,當作修習的主軸;最終,藉由不斷修心、調心,證得勝義菩提心,終究通達、現證菩提,圓滿二利,展開無盡的利生事業。可見,菩提心這一教授,是貫串大乘教法的唯一主題。而《入菩薩行論》正是一部層層開演、逐步引導欲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該如何真正落實佛法、體證佛法的實修寶庫。
http://tw.myblog.yahoo.com/jeannie-0817/article?mid=1994&prev=1999&next=1991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