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站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 zhengjianwangzhan
學生問: 自他交換的修行真的能通過觀想讓受虐待的動物得到安樂嗎? 還是只是讓修行人發出慈悲心菩提心?
仁波切說:是的,自他交換絕對可以幫助你觀想的物件, 也能幫助修行者慈悲心與菩提心的增長。佛陀曾說: 所有的事都要看因緣。 如果有人真的為所有或特定的眾生修習自他交換, 就證明這些眾生能有這樣的福報來得到這樣的因緣。 作為大乘的學生, 我們應該將自他交換作為為我們主要的修行功課之一。
欽哲互動---宗薩欽哲仁波切針對國內學生問題最新回覆
http://weiba.weibo.com/10015/ t/ywN9pkxGM
學生問:佛是正遍知, 而我們實際修行中遇到的大多數肉身上師並不遍知。 比如一個教派傳承的上師並不瞭解另一個教派傳承的修法。 當自己的修行疑惑向上師請教而上師不能回答時, 很難生起上師是佛的信心?
仁波切說:是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先聞道與思惟, 真的去檢視這個人是否合適做你的上師。在金剛乘的傳統裏, 一旦你授了灌頂和教法,一旦這個成為你的金剛上師, 那麼當你認為他所知道的是有局限的,那只是你自己的投射。 你得這樣去想。這不僅是在上師這件事情上如此, 事實上每件事情都是如此。譬如當我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 那只是我們的投射。當我們覺得某個人很醜,那也是我們的投射。 所以上師的不足,也是我們自己的投射。這是其中一種思維的方式。 另一種方式是去想上師只是在示現給我們看而已。 就如釋迦摩尼佛一樣,他示現成人示現成王子, 如果他不示現為人的話,而如金剛經所說的佛是無色無相的, 那我們要怎麼跟他溝通呢?
學生問:我們的內心總會對眾生有種種的評價然後產生分別的心念, 有了這種心念,真正的慈悲心已經不存在, 利益一切眾生也變成了利益我喜歡的眾生。 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對治這種習氣而真正成就平等心?
仁波切說:你說的沒錯,當我們生起評價分別的心時, 我們就失去了慈悲心。不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一步一步地來。 就因為你早上受了菩薩戒, 不表示你所有的分別心到了晚上就會全部不見。 我們要學習一步一步地讓我們對眾生所生起的評價漸漸地消失, 而真正的菩提心能逐漸地增長。
正見網站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 zhengjianwangzhan
8月宗薩欽哲仁波切針對國內學生問題的最新回覆
http://weiba.weibo.com/10015/ t/ywWRRir4m
學生問:我想請教仁波切有關佛教中「隨緣」的問題: 我們在放生的過程中,常會碰到有人下網捕魚。 有的師兄會說這是個人的因果,要隨緣處理, 隨緣是不是就不該做任何努力了呢?
宗薩欽哲仁波切說:嗯 … 隨緣。這一點我不確定。因為如果我們只要隨緣,那又何必修行呢?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改變操縱因緣。 我所謂的操縱是指削弱不好的業力,甚至可能的話讓它消失, 同時試著增加並種下好的因緣。所以真的不是只是隨緣而已。 我想隨緣的概念是受了印度教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試著累積善緣, 避免種下惡業。
學生問:佛弟子在選擇要生孩子之前,應該怎樣發心和實踐?
宗薩欽哲仁波切說:作為一個佛弟子,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追隨者, 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要試著去利益眾生,即使生孩子也一樣。 你可以發願這個孩子在現在和未來都能利益眾生。
http://ww3.sinaimg.cn/large/ 82474a79gw1dvuwpuc9j4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