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詞彙解釋[1]

 

 

Arhatdgra bcom pa)羅漢、阿羅漢:字面上的意思是「毀滅敵人者」(譯注:中文稱「殺賊」、「殺煩惱賊」)。這裡,敵人指的是五蘊或煩惱,經由修持最根本的法門、亦即聲聞乘、或小乘而因此消滅之。阿羅漢所成就的是離於輪迴諸苦,不過由於他們對於空性的了悟尚未究竟,因此還不能除去執著於法界具有實體的微細障蔽,故而成為他們達到佛陀全知境界的障礙(譯注:已證「人無我」,未證「法無我」)。他們還需要再修持大乘,以便圓滿成佛的無上目的。

 

Bardobar do)中陰、中陰身:字義為「介於兩者之間」,也就是中間的過渡狀態。中陰身的種類有許多,但最常提及的是介於死亡與投胎之間的過渡狀態。

 

Bodhichittabyang chub sems)菩提心:成佛想、證悟心。這是大乘法門的關鍵修持。在相對的層次來說,指的是要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來成佛的心願,以及完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修持。而以絕對的層次來說,指的是對於自我與法界(現象)究竟自性的直觀洞察力。

 

Bodhisattvabyang chub sems dpa’)菩薩、菩提薩埵:行於成佛道、修持慈悲心與六度行,誓言要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來成佛的修行者。藏文的字面原意是「具有證悟心的勇者」。(譯注:有關六度行,請見Sutrayana的解釋)

 

Buddhasangs rgyas)佛、佛陀:除去二障並圓滿二智者。「二障」指的是煩惱障(此乃痛苦之因)與無明障(此令我們無法全知);「二智」指的是了知法界的兩種自性:究竟與相對。

 

Buddhadharma佛法:佛陀的法教(見Dharma)。

 

Buddhafieldzhing khams)淨土、佛土、佛域、佛國:某佛陀或某菩薩經由證悟的願力、加上有情眾生的福報力量,兩者相應所顯現的面向或世界,稱之為淨土或佛土。投生於此處的眾生,可在證悟道上迅速增益而不會落入下三道。不過,我們也要了解,任何的地方,當被觀為俱生智慧的清淨顯現之時,實際上便是淨土。

 

Circumambulation繞行:一種極具福德力量之虔誠修持,行者以專注力與覺察力、順時鐘方向繞行某個被視為神聖的對象,寺廟、舍利塔、聖山、聖地(房屋),或甚至是一位具德上師。

 

Dakinimkha' 'gro ma)空行、空行母:與智慧相關的女性主尊。具有許多層次的意義。一般所稱的空行具有特定程度的精神力量,智慧空行則是全然的了悟者。

 

Dharmachos)法、佛法:釋迦牟尼佛與其他證悟者所傳授而示現證悟道的法教主體。具有兩個層面:「所傳之法」(lung gi chos)指的是實際傳授的法教,以及「所悟之法」(rtogs pa’i chos)或說是智慧境等,指的是經由修持這些法教所達到的功德境界。

 

Dharmakayachos sku)法身:究竟身、真實身;乃空性之體。

 

Dzogchenrdzogs chen)(梵音為mahasamdhiatiyoga)大圓滿、阿底瑜珈:寧瑪派所分「九乘」中的最高見地法門。

 

Kagyupa白教、噶居巴、噶舉派:藏傳佛教四大派別之一,由馬爾巴大譯師(1012-1095)所創。

 

Kalpabskal pa)劫:在印度的傳統宇宙觀中,所指的一段極長的時間。一大劫,包含了一個宇宙系的成、住、壞、空四期,共有八十中劫(譯注:各二十個)。一中劫,則有兩小劫,其一為壽命增長之時期,其二為壽命漸減之時期。(譯注:我們雖然常說人類現在的平均壽命比以前還久,但其實我們是處於「賢劫」裡的「減」小劫,亦即壽命漸減期。而過去之住劫稱為莊嚴劫,未來之住劫稱為星宿劫,現在之住劫稱為賢劫;賢劫裡共有千佛出世,稱為賢劫千佛。)

 

Karma業、業力:梵文的原意為「作為」,所指的是因果的法則。依據佛陀的法教,一切的作為,無論是思想、言語、或行動,都猶如種子一般,終將於此生或未來生成熟為種種的經驗。正向或善德的作為將帶來快樂,惡意或負面的作為則會造成這個行為者以後的痛苦。

 

Kayasku)身:字義為「身」;指的是佛陀的自性。見DharmakayaNirmanakayaSambhogakaya

 

Lower Realms下三道、三惡趣:見SamsaraSix Realms

 

Mahamudraphyag rgya chen po)大手印:噶居派的最高見地法門。

 

Mahayana大乘:見Shravakayana

 

Mani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共有六字,嗡瑪尼貝美吽(OM MANI PADME HUNG)。

 

Mantrasngags)咒、咒語、真言:以字語或種子字組成的段句,與特定的觀修本尊有關,而持誦本尊的心咒乃是密乘觀修的主要修持。

 

Ngondrosngon 'gro)加行、前行:字義為「預備」、「基礎」、「先前」。能令修行增長的基礎修持。

 

Nirmanakayasprul sku)化身:顯現身,乃慈悲與方便之體,以此身形,佛陀便可讓未證悟者得以見到,並可因此教導與幫助他們。

 

Nirvanamyang ngan las 'das pa)涅槃:藏文中對這個梵文的翻譯為「超越痛苦」,指的是根據小乘或大乘修行所證得的不同層次之證悟。

 

Nyingmarnying ma)紅教、寧瑪巴:藏傳佛教四大派別中最古老的一派,於第八世紀由蓮師所創。(譯注:蓮師、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師,指的都是於第七世紀將佛教由印度傳至西藏的偉大上師。)

 

Pratyekabuddharang sangs rgyas)辟支佛、緣覺佛:沒有上師協助而自行修持證悟的人,這類證悟者並不對他人傳授法教。

 

Rinpocherin po che)仁波切、珍寶:字義為「極為珍貴者」,藏傳佛教對於轉世上師、住持、與具德上師的尊稱之一。

 

Sadhanasgrub thabs)法本、儀軌:一種儀式、或是儀式的所依文字,為密乘觀修的所依物。

 

Sambhogakayalongs sku)報身:圓滿樂受身,淨土之俱生光明體,唯有高度了悟者得以直接見之。

 

Samsara’khor ba)輪迴:存在狀態的輪轉或循環;尚未證悟者的心,受到貪瞋癡三毒所奴役,毫無自主地於各個狀態中生生死死,在無盡的身心經歷流中來來往往,只有受苦的份兒。見Six Realms

 

Shravakayana聲聞乘;Hinayana小乘:修持佛法的人,依照所修的法門或「車乘」,而有不同的分派,而這也對應於他們修法動機的性質。主要分為小乘與大乘。小乘又稱為根乘(Root Vehicle),再分兩支:聲聞乘為佛陀弟子所修之道,緣覺乘(辟支佛)為自修了悟所修之道。聲聞乘與緣覺乘兩者的目標為涅槃,被視為解脫輪迴痛苦的最終目標。大乘則為菩薩所修之道,在接納其他修行法門的實證性與效用性的同時,這些行者發願要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來成佛。由於通常認為「小乘」這個字眼帶有輕蔑之意,因而大部分都會避免使用之。許多的大師,包括達賴喇嘛與Nyanaponika Mahathera在內,都建議以「聲聞乘」來稱呼之,儘管「緣覺乘」也屬於其中一支,至少此處所指為包括這兩者在內(譯注:Nyanaponika Mahathera為當代南傳佛教極為著名的學者,已經出版的著作便有十餘本,包括《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及《Abhidhamma Studies: Buddhist Explorations of Consciousness and Time》等)。

 

Six Realms’gro drug)六道:傳統上將輪迴眾生的經歷分為六大類,稱之為「道」或「界」,眾生的心由於過去的作為或業力而使之投胎至此。沒有一個地方是令人滿意的存在狀態,儘管各道的痛苦各有不同。上三道或三善趣,由於短暫的快樂而使得痛苦稍微減輕,分別是天道、阿修羅或半神道、與人道。下三道或三惡趣,眾生的痛苦遠大於其他的經歷,分別是畜生道、餓鬼道、與地獄道。

 

Sugatabde bar gshegs pa)善逝:字面上的意思為「去到快樂者」。為佛陀十號之一。一個人由於修行菩薩乘的快樂道,因而達到了快樂的果實,也就是圓滿的佛土。

 

Sutrayana經言乘、經續:大乘的兩大類之一,以佛經與六波羅密多(六度)的修持為法教的依據;另一類為密續乘或真言乘,以密續的法教與修持為主要的修行道。(譯注:六波羅密多或稱「六度」,分別為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或靜慮、智慧或般若。《唯識論》中則有十波羅密,稱為「十勝行」,再加上:方便善巧、願、力、智。)

 

Tathagatagarbhade bzhin gshegs pa’i snying po)如來藏:佛性,成佛的潛藏力,乃一切有情眾生自心原本具足者。

 

Three Jewelsdkon mchog gsum)三寶:佛陀、佛法、與僧眾(有時包括所有佛法弟子與修行者)。為我們皈依的對象。

 

Tormagtor ma)食子、朵瑪:金剛乘修持與儀式中所用到的可食用物品,有各種的形狀與組合成分。根據不同的場合,而被當作供養、代表所修的本尊或是本尊的壇城、甚至是儀式中用於除去修法障礙的象徵性武器。

 

Wheel of Dharma法輪:象徵佛陀的法教。佛法分為三大法門,亦即傳統上所稱的三轉法輪。初轉法輪的內容為「四聖諦」,教導眾生了解痛苦的根源與離苦的方法。二轉法輪所講的為「空性」教義:一切現象皆無自性主體或實質存在。三轉法輪則是對於「如來藏」的開示,一切有情眾生自心本來具足佛性。

 

Yidam deityyi dam)本尊:證悟者的一種身形,做為金剛乘行者觀想與禪修的所依。或為男性、或為女性,可為寂靜(祥和)、可為忿怒,在究竟的意義上被視為與行者的心無二無別。

 



[1] 譯注:括弧內為藏音,無括弧標示者則為英文或梵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rena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